有次朋友在街上逛,看到一對夫妻帶著孩子,孩子一開始被兩夫妻拉著小手,顯得還挺乖巧可愛的。沒過一會可能是被街上賣冰糖葫蘆的吸引了,兩個小眼珠兒就開始轉呀轉,不安分起來了,然后就甩開爸爸媽媽的手跑到那個買冰糖葫蘆的大爺面前站著。
他媽媽可能是覺得小孩子吃這個不太衛生,就不樂意跟他買,就跟他說我們回去吃更好的吃的之類的話。孩子就不樂意了,非要媽媽給他買冰糖葫蘆,不買就不走了。我眼看著這個媽媽的表情從耐著性子到不耐煩,最后煩的沒有辦法就把眼光看向了孩子他爸。孩子爸爸也沒說什么,就直接把孩子抗肩頭扛走了,任由孩子在肩上哭鬧,還拍了兩下孩子的屁股。孩子可能對爸爸有些畏懼,沒過多久就趴在爸爸的肩頭安靜了。
在這件事里,媽媽采用的是講道理跟孩子溝通,可是效果是微乎其微,反倒讓孩子變本加厲的鬧脾氣。而爸爸則是直接沉默以對,任他怎么鬧,先把孩子帶走,這樣的做法雖然最后讓孩子停止了哭鬧,但是治標不治本,以后孩子遇到想要的東西還會這么做。而且這樣的行為不但沒有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錯誤,還會讓孩子更加的畏懼自己的父親,可能以后都不會很親近。
那么當孩子鬧脾氣的時候,家長要怎么做呢?
1、先緩解孩子的情緒,再用合適的語言或行為引導孩子的情緒
首先家長要知道孩子是因為什么發脾氣的?孩子之所以發脾氣,不過是因為某件事讓他不高興、不開心了,或者沒有得到他想要的東西。這時候孩子內心的情緒是很復雜的,所以家長不要再跟孩子說什么這玩具你已經有了,這個吃的不健康這種話了。
可以問問孩子為什么想要這個玩具?這個玩具不是跟你上次買的玩具一樣嗎?你怎么不玩你上次買的玩具了呢?你不玩它,它會不會不高興呀?你用這樣的方式去詢問孩子,然后慢慢引導著孩子去意識到這個玩具他已經有了,估計孩子就不會再想要這個玩具了。
2、不管他鬧得多兇,你都無動于衷
如果第一種方法對你的孩子沒有用處,并且繼續哭鬧。那家長就可以采取第二種方法了,你就看著他哭鬧,然后跟他說:你繼續鬧,我先去買些要用的東西,等會兒過來接你回去。你說出這種話時,孩子一般會有兩種反應,一種是乖乖起來跟著你,第二種就是坐那兒繼續哭。
如果是第二種,那么你可以偷偷躲在一個位置看著你的孩子,等他自己哭夠了,然后你再回去接他。并且你要記得告訴孩子,他的這種做法是沒有用的,想要什么就好好說,不要用哭鬧撒潑的方式。有了這樣的親身經歷后,孩子就會記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