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老是每個人都無法避免的終極問題。
可怕的不是衰老本身,而是衰老帶來的一系列疾病、以及對自己身體控制力下降產生的無力感。如果七老八十還能面色紅潤活蹦亂跳,那么頭發白點皮膚皺點,似乎也并不怎么難看。
為了打敗衰老,科學家們也是做了不少努力,比如這些年逐漸被起底的“衰老細胞”,這些“不老不死”的細胞光拿工錢不干活,還釋放一系列促炎因子,是衰老的元兇。奇點糕給大家介紹過的梅奧診所的經典藥物senolytic,就是通過清除衰老細胞來讓人類努力走向“返老還童”的。
其實也未必要長生不老,能夠做到健康老去,那就蠻好的啦。近期發表在《自然》雜志上的一項研究[1]提出了新的角度,衰老細胞的背后推手令人驚奇,解決方案則意外地簡單。
always這么rock&roll也行啊
布朗大學、紐約大學、羅切斯特大學、蒙特利爾大學和弗吉尼亞大學等多校研究者合作發現,細胞的衰老表型竟然與最大的“垃圾基因”L1轉座子有關!L1的失調激活了免疫通路,促進衰老相關的炎癥,可能是多種年齡相關疾病的幕后推手。
想解決它也不難,既然是“轉座”行為添亂,可以用逆轉錄酶抑制劑來對付,比如說研究者們就發現,已經在臨床服役二十多年的一款抗HIV藥物拉米夫定,就能夠很好地抑制相關免疫激活、減少炎癥,并且成功地控制了小鼠中的衰老特征!
咋說呢,就喜歡這種用現成藥物的研究!
本文通訊作者John M. Sedivy,是衰老領域一個非~非~非常牛的牛
這個L1全名叫做LINE1,是人體內占比最大的“垃圾基因”,人類基因組中足足17%都是它。當然了,我們之前寫過,其實L1并不垃圾,它能夠控制受精卵發育的關鍵,沒它也就沒你我了。
L1之所以能夠這么“量大實惠”,和它的身份分不開。作為一個轉座子,特別是逆轉錄轉座子,它的日常就是轉錄成mRNA,再在逆轉錄酶的作用下逆轉錄成DNA(即cDNA),然后“隨心所欲”地插入到別的正常基因序列里。
有同學要害怕了,這要是萬一插到哪個重要功能基因中間,可不是要廢廢了么。其實不然,細胞也做好了萬全的準備,有著充分的監管機制,比如說控制轉座序列所在染色質的包裝不讓它轉錄、利用小RNA拮抗轉座子RNA不讓它逆轉錄、以及通過抵抗病毒的免疫渠道來消滅逆轉錄成功的cDNA[2]。
壞就壞在,這個看似cover了每個細節的監管機制,并不是總有用的。
細胞也有自己的生老病死,其中有那么一個階段也叫做“衰老”。衰老細胞就是光吃不干活的米蟲,不再分裂、喪失原有功能,取而代之地開始“作妖”,比如說分泌一些特定的炎性細胞因子、生長因子和蛋白酶,科學家管這種特征叫做衰老相關分泌表型(SASP)。
就是在衰老細胞里,完了,L1控制不住了。研究者們發現,人類的成纖維細胞在一次次傳代中逐漸衰老,期間L1的轉錄水平竟然有了指數級的上升,在細胞停止增殖的16周后,L1轉錄本達到了正常的4-5倍。
這可新鮮了,畢竟以前搞衰老細胞的科學家們,關注的一般都是衰老前的DNA損傷和衰老中SASP,還真沒人注意到衰老晚期的變化。(話說要不是為了研究,也不會好吃好喝地供著米蟲又16周吧,養細胞好累的)
衰老細胞中發生了什么呢?研究者們給L1監管系統來了個大徹查,發現衰老細胞中,控制L1的三個重要蛋白RB1、TREX1和FOXA1不爭氣地懈怠了,都沒保持住正常水平。唯一的安慰是,得這仨貨同時離崗、監管全面崩潰L1才能越獄。
都是SASP,期間還會有變化
唉,畢竟細胞都老了,啥啥都不太正常了,也不能太苛求它們幾個,先不批判了。重點是,L1放飛自我之后,又會帶來什么影響呢?
逃離監管的L1,自然是開始了“轉座”大業,產生了許多cDNA。這個行為不由得讓人想起了另外一個臭名昭著的惡棍,HIV病毒……細胞對抗它倆也是一個套路,抗病毒先天免疫。簡單來說,細胞質中存在的游離DNA會激活一套叫做cGAS-STING的通路,進一步觸發Ⅰ型干擾素反應[3],增加特定細胞因子的分泌,導向細胞凋亡,把壞蛋一窩端了。
嗯,這個結果看似不錯,可惜激活了免疫同時也增加了炎癥,促進了SASP。要知道這種“無菌性炎癥”不僅僅是衰老的標志,也是阿爾茨海默病、2型糖尿病、帕金森病、黃斑病變、關節炎等很多與年齡有關疾病的一個重要因素呢[4,5]。
關于Ⅰ型干擾素反應,學霸可以看這張
得嘞,開始合計咋治吧,你L1想逆轉錄,我偏偏就不讓你逆轉錄。
之前在確定免疫通路的時候,研究者們嘗試用了兩種shRNA和四種逆轉錄酶抑制劑控制cDNA水平,效果最好的一種藥物叫拉米夫定(3TC),這個藥1995年就被FDA批準用來治療HIV感染了,臨床顯示安全有效。
研究者嘗試用拉米夫定治療治療衰老的小鼠。第一組小鼠已經26個月大了,用研究者的話說,這相當于人到75歲,風燭殘年。僅僅口服治療兩周,小鼠體內的干擾素反應和SASP導致的炎癥問題就明顯減少了。
治療時間長的另一組效果更好。這組小鼠從20個月大的時候開始治療,服藥6個月,好幾種衰老表型都得到了很好的改善,比如說慢性炎癥(脂肪組織中巨噬細胞的浸潤)[6,7]、腎小球硬化[8]、肌肉萎縮[9]。
其中白色脂肪組織中的巨噬細胞浸潤這一項改善尤其明顯,用拉米夫定治療2周之后,水平就恢復到了小鼠5個月大的時候,還是蠻神奇的。
“逆生長”效果明顯
還有一點挺令人高興的,就是使用拉米夫定(以及其他抑制L1的方法),雖然能夠抑制衰老細胞表型,但是對細胞何時開始衰老、以及衰老早期的表現其實是沒影響的,不影響細胞阻滯周期。這可以說是一件好事,因為細胞衰老并不全是害處,對于那些病變、受損的細胞來說,及時“掛掉”顯然是更好的終點,能夠很大程度上避免癌癥的發生。
當然啦,研究者自己也說了,雖然拉米夫定能夠產生顯著的影響,但是細胞并沒有完全恢復如常,目前的研究只是解決了部分現象,并沒有完全理解問題的本質[10],至少L1的cDNA就不會是唯一解答,因為細胞質中的游離DNA還有其他來源,比如泄露的線粒體DNA啦,或者受損細胞核掉落的DNA啦。
但不管怎么說,L1的重要性已經擺在眼前了,考慮到投入市場的二十幾年里,拉米夫定一直都表現出穩定的藥理活性和安全性,相關的臨床試驗大可以邁一步了。研究者還準備開發一種新的逆轉錄酶抑制劑,專門對付L1的逆轉錄酶。
想想奇點糕現在還年輕著呢,教授,等你啊~
編輯神叨叨
其實這是春節期間的重磅了,如果想及時獲取第一手科研資訊,那你絕對不能錯過瞬息~
參考資料:
[1]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18-0784-9
[2] Kreiling, J. A. et al. in Human Retrotransposons in Health and Disease (ed. Cristofari, G.) 297–321 (Springer International, New York, 2017).
[3] Volkman, H. E. & Stetson, D. B. The enemy within: endogenous retroelements and autoimmune disease. Nat. Immunol. 15, 415–422 (2014).
[4] Franceschi, C. & Campisi, J. Chronic infammation (infammaging) and its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age-associated diseases. J. Gerontol. A Biol. Sci. Med. Sci. 69 (suppl. 1), S4–S9 (2014).
[5] 32. López-Otín, C., Blasco, M. A., Partridge, L., Serrano, M. & Kroemer, G. The hallmarks of aging. Cell 153, 1194–1217 (2013).
[6] Tchkonia, T. et al. Fat tissue, aging, and cellular senescence. Aging Cell 9,667–684 (2010).
[7] Frasca, D. & Blomberg, B. B. Infammaging decreases adaptive and innate immune responses in mice and humans. Biogerontology 17, 7–19 (2016).
[8] Baker, D. J. et al. Naturally occurring p16Ink4a-positive cells shorten healthy lifespan. Nature 530, 184–189 (2016).
[9] Baker, D. J. et al. Clearance of p16Ink4a-positive senescent cells delays ageing-associated disorders. Nature 479, 232–236 (2011).
[10] https://news.brown.edu/articles/2019/02/aging
本文作者 | 代絲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