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提問,我就想起日本的動畫片中的一休哥,總是不停地說:“提問”“回答”,很好玩,就像智力競賽。一休的回答很有趣,小葉的提問就總是被忽略了。長大后,我才發現,小葉的提問才更有水平,一休就是滿腹經綸,沒人提問也說不出來不是?
記得我的教授說起他有位同事是這樣上課的,走進教室,告訴大家,“今天我們學習某某內容。”然后問學生,“你們有什么不懂的嗎?”于是有學生舉手提問,然后他再問“有誰能回答他的問題?”又有學生舉手回答。就這樣,在學生的互問互答中,下課了。
我猜這一定不是在國內,因為國人最討厭回答問題了,更別提問了。課堂上積極舉手發言的,都是小學生吧,到了中學就不太積極了,更別提大學了。我參加過很多場講座,每次講座結束,到問答階段總會冷場,提問的人寥寥無幾,主講人尷尬地站在臺上,不得不再找些話題,自我調侃下。
說實話,我很想提問,但不知道該怎么提問。聽那些提問的人,要么侃侃而談自己的經歷和觀點,要么恭維演講嘉賓,心里挺不是滋味。我覺得他們的提問太無聊,卻不知道好的提問應該是什么樣的。當時,我判斷好壞的標準就是,演講嘉賓在回答前說“這個問題問得好”,但好在哪兒呢?不知道。
齋藤孝說,一個人在現代社會生存必備三種能力:一是不用別人教也能抓住重點技巧的模仿能力;二是策劃能力;三是可以抓重點問題的表達能力。這三種能力中的表達能力,就是溝通能力。好的溝通能力,可以讓你和初次見面的人建立良好的關系,甚至為以后成為至交奠定基礎。
那么要怎樣才能與初次見面的人就進行深刻的對話呢?
在《如何有效提問》這本書中,齋藤孝提供了一個有效又簡單的方法,那就是像《一休》中的小葉學習,利用提問能力,提高自己的溝通能力。
最好的成長方式莫過于和優秀的人交談。
提問能力
那么如何向優秀的人提問,得到自己不了解卻想知道的答案,就體現了你的提問能力。要知道能否提出好的問題,也是衡量你的能力和才華的標準。能解出“費馬定理”的人很厲害,但你不覺得能讓人思考一百年的提出問題的費馬更厲害嗎?
當然,作為剛剛開始學習提問的人,不可能一下子提出很厲害的問題。但最重要的是養成習慣,保持隨時提問的意識。做到這一點,提問能力才可以提升。
提問可用來測試自己平時對周圍狀況或語境談話內容的掌握能力。
你有沒有發現,參加幾十年沒見的同學會,一開始大家會聊得很開心,可是十多分鐘過去了,就開始不知道說什么。這是因為缺失了中間幾十年的共同經歷,沒有了共同話題。會聊天的人,就會先談幾句自己這么多年的經歷,然后有技巧地套出對方的經歷。為了營造愉快的談話氣氛,融合彼此的經歷是十分重要的。
那么在提問中,什么樣的問題才算是優秀的問題呢?用坐標軸來表示基本的控制方式后,優秀問題的關鍵是“具體且本質”。
如果你問別人那些很抽象的問題,比如什么是愛,你活著的意義是什么,別人回答你的也會很抽象,話題就無法展開了。
如果你問的是一些具體而無意義的事,就好比見面就問“吃了嗎”,這打打招呼還行。那么接下來就該談些能深入了解的話題了。
按照下面這個坐標圖,提出具體而本質的問題。你可以在看訪談節目時,思考下主持人的提問是在坐標軸的哪個象限上;如果你來提問,你會提出什么具體而本質的問題。這樣經常練習,提問能力就能提升。
有時候,你提的問題,對方不想回答;對方想回答的問題,你又不愿意問。這種時候你就需要第二個坐標軸了。
自己想問,但對方不想回答,稱之為“孩子的領域”。小孩子總是不考慮別人的心情,隨便提問,像十萬個為什么,一個接一個問,大人即便知道,也會沒耐性回答。
提出問題要先揣測對方的狀況、興趣、關心程度,然后配合自己的興趣或關心程度才行。
比方家長會中受到老師批評的家長,正想著孩子學習成績怎么提高的事,小孩子卻一個勁問家里有什么好吃的。這就會惹惱了家長。
如果是不知道對方想說什么,也沒有什么想問的。也可以根據當前的狀況,選擇延續當下語境,也貼合過去經歷的問題。當然千萬不要問那些煞風景的問題。溝通的目的是讓雙方都開心,而不是為了存心讓對方難堪。
所謂的“成年人領域”,往往都是在初次見面的時候,對于自己沒興趣,但對方很有興趣的話題,就會主動提出,讓對方說得起勁。
最討厭的就是隨便問問的人,自己沒有興趣,提了問題,別人準備回答了,又說只不過是隨便問問。這樣就會讓談話的另一方感到生氣,完全破壞了整個談話的氣氛。
所以,輕易不要問出自己不想知道的問題,以免把對方惹毛了,自己還蒙在鼓里。下次見面時還不明白,對方為什么對你很冷淡。
提問的能力其實就是一個人溝通能力的體現。那么要如何具體的提問呢?齋藤孝在《如何有效提問》中用了三章來教授溝通的秘訣,還有大量的實例參考,一邊讀一邊分析,好的提問究竟好在哪里。
溝通的秘訣:
1、附和技巧:對談時,附和對方,可以用肢體語言來表達,比如點頭之類的。
初級:重復對方的話,把對方說的,換句話復述一遍。
用自己的話換成新的說法,代表你理解了內容,已經把它轉化成自己的東西。這樣一來,對方就會覺得你是懂他的,這段對話沒有白費功夫。
如果是比較正式的會談,可以用筆和本子,把談話的關鍵話題記錄下來,隨時確認,想新的點子,進一步交談。
訣竅在于談論自己的話題,也納入其他的題材找到共同話題,才能讓雙方的談話氣氛更熱烈。
進階:引起對方的共鳴,找出對方和自己的共通點。
首先是附和對方,并且與對方的內容產生共鳴,歸納對方的想法,進一步整理對方雜亂的思考。這會刺激對方的談話欲望。
在和知識淵博的人交談時使用這個技巧,提問技巧高明的話,就會讓對方接連不斷的說下去,如此聽者就會受益良多。
根據對方的經歷和對方談話當時的語境提出問題,只要能引導對方說出喜歡的事物,就能達到相當親密的溝通了。人際溝通中,找出對方最在意的部分并加以認同,這是最能博得好感的。
高級:隨機應變,從對方的談話中找出關鍵詞,根據對方的變化提問。
用比喻的方式來表達對方說的話,就是將自己和對方的話題融合在一起。
大崔有次采訪一位書法家,介紹她的書《書法有法》,說書中的有一段特別有趣,對方問是哪一段,他說“就是那段,講書法是跟書寫工具、紙、桌椅同步成長的”。說完,嘉賓就激動了,問他在哪看見的。大崔懵了,說“在您的書里看來的”,嘉賓說“我的書里沒這段”。
你看引用對方的話一定要正確,不然就會成笑話。
2、轉移話題技巧:整理對方的話。
初級:先附和對方,再轉移話題。
通過問題確認對方的真正想法,可以是一面附和對方一面轉移話題的方法。這樣經過整理,避免了一般人的誤解。
這里可以經常用到的技巧是:“具體而言指的是什么樣的事”。這句問話,可以用在很多場景里。
進階:在具體和抽象的話題間反復。
開門見山提出本質性的問題。如此切入核心的問法,有時候在對談中想要錯開話題是會非常有趣,讓人心跳加速。提問能力最重要的部分是努力找到關聯的地方。
高級:將自己的經驗融入話題。
在發表一個談話前,先說“這是我個人的問題,和目前的話題有交集,如果聽過了請包涵”。這就是在說,自己會控制發言,不會沒玩沒了。以免對方不耐煩。
3、有創意的提問
高水平的提問能力,不僅要在有限的時間里問出對方最本質的事,尤其是出乎回答者的意料,讓他說出真實的答案。這樣的問題最有創意。
初級:表明立場,取得對方共鳴。
加深兩個人之間的理解以保持對等關系,最終目標是激發對方靈感的提問。像這樣“身為......的立場來問”的習慣,是組織創意對話非常重要的方法。
針對對方所說的話提出“為什么”,針對對方的回答表示“我懂了”,這就是取得共鳴的基本做法。談話就可以持續下去。
進階:依循對方經驗發展創意。
研究對方的事跡,作出假設性提問。像這樣事先充分調查對方的背景之后再提出的問題,對觀眾來說是非常有建設性的。
高級:設定主題發問,引出對方真心話的提問。
受訪者擁有明確的主題,由此提出具有深度的問題,回答者也能認真回答。問話和對話的訣竅是,問出對方吃盡苦頭的事情,不能太過于表面化。問題要一個接一個深入,才能觸及受訪者的靈魂。
提問真的是一件很有趣的事。傳說蘇格拉底整天在大街上轉,不停地找人問問題。他從不回答,只是不斷發問,讓一個個問題,喚醒對方的自我覺醒。
好問題就像一張網,只要織得密,就能網到魚。當然你不要到溜冰場里去釣魚。好問題,體現你的才華和素養。壞問題,暴露你的無知和淺薄。學學孔子,面對不同的人,問不同的問題,就能和初次見面的人也聊得很開心。
-作者簡介-
夕茜,私人定制留學生涯設計師,喜歡讀書,專注于書評薦書。可同時關注頭條號、豆瓣賬號:簡慢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