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幾千年的歷史上,曾經有過不少皇帝和大臣之間的故事,雖然基本上每個臣子都想著成為一個非常厲害名留青史的人物,但是有時候現實的皇帝并不允許自己手下的大臣太過牛氣,飛鳥盡良弓藏這種事情在歷史上并不少見,所以很多臣子都知道怎樣把握皇帝的心思,在危險中盡力獲取利益。
有些皇帝為了讓自己的子孫后代能夠更好的掌握住那幫朝臣,會在臨終之前留下許多后手,為的就是將自家的江山牢牢的把控在手里。唐朝的李世民就是這樣一個皇帝,他在臨終之前覺得自家江山還是危機重重,兒子李治繼位以后若是掌控不了某些朝臣的話行事會非常困難。所以李世民在思考以后決定,將兒子叫過來叮囑一番,有一名武將一定要特別注意。
我們都知道,在古代絕大多數時候,手里頭有兵就是有權,兵權超重的這些武將大多都會受皇帝忌憚,李世民就對朝中一位武將發憷,這個武將就是徐懋功。
徐懋功這個人也算是城府頗深了,李家內部自己爭斗的時候,徐懋功就想著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里,所以明面上是正兒八經的歸順了李世民幫著李世民排憂解難,但是背地里卻和別的李氏族人拉拉扯扯偶爾聯系,其中一個勢力比較大的一方就是李建成,李世民也知道徐懋功私下里做的這些事情,但是由于徐懋功確實用處非常大,所以李世民也就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明面上不做介意,心里頭可是非常警戒的。
后來李世民登基,徐懋功作為一名非常厲害的武將已經成為了唐朝軍事方面的一大支柱,李世民為了定他的心,甚至曾經在徐懋功喝醉酒以后,將龍袍蓋在他的身上給他擋風保暖。但是這一切的和平景象都在李世民即將去世的時候被撕裂了,面對城府被徐懋功分分鐘吊打的李治,李世民決定安排一下徐懋功。
這天,李世民叫來了李治,對李治說要給徐懋功做一個生死考驗。首先在李治登基以后接著對徐懋功說貶他的官,假如徐懋功二話沒說接著上任去了,就瞅機會讓他回來當宰相,但是假如徐懋功不想被貶官的話,那就殺了他吧。
李世民去世以后,李治遵從他的安排去考驗徐懋功,結果人家徐懋功跟了李世民這么些年也不是個傻的,聽了調令之后轉頭就去了被貶的地方上任,成功化險為夷,并在多年以后成為一代宰相。
小編覺得,徐懋功確實非常聰明,假如那些因為被忌憚而被處死的大臣們有他的一半識時務,應該也不至于落得那樣凄慘的下場,你們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