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有神農嘗百草,為人類嘗試哪些是良藥,哪些是毒藥?其實從神農開始,就奠定中國人好吃的源頭,無論是天上飛的,地上跑的,還是水里游的,沒有中國人不吃的,而且無論什么到了中國人的手里,都可以采用多種烹飪方式來做成美味佳肴,但是我們卻發現,中國人幾乎不吃貓肉,這是為什么呢?其實在李時珍的本草綱目里早就告訴了我們答案。
其實從古至今,貓是咱們生活中最常見的一種動物,但是人們從來沒打過貓的主意,其實最大的原因就是在于咱們的古代有名的醫學家曾經在本草綱目中提過,雖說貓肉對身體頗有益處,但是貓肉不好吃,因為貓肉是酸的,在本草綱目中記載:“貓肉,性溫,味甘酸,無毒”,可見貓肉的確有酸味,但用烹飪技巧就可以去除酸味。歷史上有很多嘗試消除貓肉酸的方法,只不過都失敗了,再加上貓肉的確非常的不好吃,所以基本上是沒人吃的。
大家應該都知道貓的一雙眼睛可以通陰陽,而且貓也被傳一生有九條的生命,所以在這樣的一些傳言之下,在古人看來,如果將貓吃掉的話,就會遭到貓的惦記,為自己的家庭帶來災難,因此吃貓肉也是一件非常不吉利的事情,后來貓還可以作為農田的守護神,是保障莊稼豐收的非常關鍵的因素,幫助人們保護莊稼驅趕老鼠,許多老鼠在半夜的時候會偷吃糧食,糟蹋辛苦種下的莊稼,貓在這個時候就有大作用了,他們抓捕老鼠,守護莊家
此外中國民間還有說法認為貓是一種很記仇的動物,所以人們不愛吃貓,這就有點類似于普通的食物,當它成為供品時就被賦予了一種特別的含義,不再是普通的食物,貓這種動物也是一樣,被賦予各種傳說和迷信,貓在人類眼中就不同于豬、狗、羊這類動物,這大概也是很多人不吃貓肉的原因吧,但是不管到底是好吃還是不好吃,貓咪作為人類的朋友還是要善待的,當然還有許多小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