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中國目前下轄34個省級 行政區,其中包括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和2個特別行政區。但是在建國之后,我國的省級行政區發生過好幾次的變化,建國初期的1951年,當時的中國一共下轄53個省級行政區,包括29個省、13個直轄市、8個地區行署、1個自治區、1個地方、1個地區。
那么53個省級行政區如何逐步的演變到如今的34個呢?
首先我們看13個直轄市:在建國初期,當時百廢待興,于是為了便于管理,當時南京、武漢、廣州等很多的省會都成為了直轄市,光是東北地區就有6個,但是到了1954年的時候,大部分的直轄市被撤銷,撤銷的9個直轄市包括:南京、西安、廣州、武漢、沈陽、鞍山、本溪、撫順、旅大(大連)。直轄市也是經過了很多次的變化,1958年天津撤銷,1954年重慶撤銷,1967年天津恢復直轄市。直到97年重慶重新成為直轄市,才恢復到4個。
我們再看29個省:建國初期,當時還有熱河省、綏遠省。察哈爾省、寧夏省、平原省、西康省,之后慢慢的被撤銷,到了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時候,當時我國很多的省都成為了自治區,比如新疆、廣西等,接著就是1988年,廣東和海南分家,海南設省,我國的省份才成為了23個。被撤銷的6個省:熱河、綏遠、察哈爾、平原、西康、松江省。
8個地方行署:在新中國剛成立的時候,當時江蘇、安徽和四川被分為了8個行署。江蘇分為蘇北和蘇南兩個地方行署,四川被分為川東、西、南、北四個行署,安徽被分為皖南和皖北兩個行署。到了50年代中期的時候,這些地方行署才被撤銷,安徽,江蘇和四川重新建立。
1個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
1個地區:昌都地區。昌都地區在50年代后期的時候,當時西藏、昌都地區和西康西部地區才重新合并成為了西藏。
1個地方:西藏。西藏在建國初期是屬于地方的,直到50年代后期,民族問題才重新提上議程,先后出現了五大自治區。
經過了不斷的變化,在1996年的時候,當時我國僅剩下了31個省級行政單位,直到1997年重慶和四川分家,香港回歸,在接下來就是澳門的回歸,就這樣,我國才變成了如今的34個省級行政單位。當然隨著社會的發展,行政區不是固定不變的,舉個例子,近些年,山東的萊蕪市被撤銷,劃給了濟南。所以說很多的變化都是因勢而變得。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