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是給人類帶來巨大災難的兩次世界大戰的主要發動者。一戰之后,德意志帝國和后繼的魏瑪共和國向周邊國家割讓了大片領土。復仇之心煽動下的德國又在納粹黨的帶領下挑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再次荼毒世界。被反法西斯盟國聯手擊敗之后,德國失去了更多領土,并且在盟國徹底的去納粹化政策和冷戰背景下飽受分裂之苦。即使是再次統一之后,德國也不再具有危害世界和平的能力了。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德國在兩次世界大戰后丟失的領土。
(圖)一戰之前的德國版圖
一戰之后,德國將1871年普法戰爭時從法國奪取的阿爾薩斯—洛林地區歸還給了法國,并且國內重要的煤礦產地薩爾也被法國軍事占領。同時西部的歐本和馬爾梅迪兩小塊地區作為補償被割予飽受侵略損壞的比利時。在北部,德國自普奧戰爭以來占據的石勒蘇益格被歸還給了丹麥。這一系列動作在削弱德國的同時,增強了周邊的鄰國。
在東歐,一系列民族國家從奧匈帝國和俄羅斯帝國的尸體上建立起來,為了扶持這些國家圍堵德國和對抗蘇聯,協約國把大片德國領土拱手相送。包括優質出海口但澤在內的“波蘭走廊”被割讓給波蘭,把德國的“龍興之地”東普魯士變成了孤立于本土之外的“飛地”。之后又把自條頓騎士團時期就歸屬于德意志的波羅的海良港梅梅爾交予立陶宛。這一系列的領土變動使得德國失去了65000平方公里領土和700萬人口
(圖)1923年的魏瑪共和國
二戰時期納粹通過侵略大大擴張了德國版圖。吞并阿爾薩斯—洛林,把馬爾梅迪和盧森堡作為“日耳曼地區”占領,外交攻勢完成“德奧合并”,通過“慕尼黑陰謀”拿下捷克斯洛伐克大片領土,波蘭戰役之后又把“波蘭走廊”據為己有……
(圖)1943年的納粹德國(不計軍事占領區)
戰后,盟國為了徹底消除給人類帶來巨大災難的納粹主義流毒,將德國領土再次切割。原先德國東部的西里西亞,波美拉尼亞和大半個東普魯士被割讓給波蘭作為蘇聯吞并西烏克蘭的補償,而東普魯士首府柯尼斯堡(現稱加里寧格勒)則被割讓給蘇聯。當地人民對于納粹主義的痛恨延伸到了這些地區的德意志族居民身上。在戰后時期里,這些地區的德裔被驅逐,德國地名被改寫。盟國以堅決的手段在這些地區完成了去德國化。
(圖)1919年以來德國失去的領土
1990年兩德統一的條約中明文記載“統一后的德國邊界之外不再有任何未歸屬于德國的領土”。這一規定永久結束了德國對于二戰后失去領土的索取權力。當然,現在的德國已經不再有侵略擴張的野心,而是致力于在工業和經濟領域做出自己的貢獻。也許這樣的德國比起軍國主義泛濫的第二帝國和被種族主義者所蠱惑的第三帝國更適合這個世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