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城市,都有屬于它的一段歷史,縱觀中國上千年的歷史,歷史上著名的四大都會,即西安、洛陽、開封、北京,而西安是十朝古都,洛陽是十六朝古都,開封也算得上是七朝古都了,從地理位置上看,可以發現這些古都均在我國的北方地區,而且這樣的城市在北方可以說是數不勝數的。那么中國古代大部分的皇帝為什么都很喜歡把國都建立在北方地區?更加遼闊的南方卻很少被選擇呢?
地理位置優越
中國古代都城的建立在地理位置上很是重要,而建都城的城市自古是兵家必爭之地,而這個必爭之地,具有可攻可守的地理優勢是很重要的條件。比如古都北京,就具有著“背山帶海”的地理優勢,或者是古都洛陽,雖然地處中原地帶,但其山川縱橫,東邊是虎牢關,西邊是秦嶺,又靠近函谷關,地理優勢很是優越。其次,南方地區多為丘陵山脈河流,在一定程度上并不利于大規模的作戰,而北方城市大多為平原地帶,更加有利于開展大規模的戰爭。同時通過歷代皇帝的建設,北方建立起來了以中國長城為核心的防御對外戰線,這在地理位置上有著巨大的優勢,同時也能夠保護北方王朝的穩定發展。
經濟發展穩定
雖說南方對于現在來說是非常富裕之地,但中國古代的南方經濟的發展相對于北方地區還是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我們都知道,在古代南方地區曾被稱為荒莽之地,南方多山脈河流,在水運交通不是很發達的時候,南方地區對外經濟發展閉塞,經濟得不到發展。而對于北方來說,北方地區有著大量平整肥沃的土地,當時以農牧業為主的生產方式,在這種先天的優勢上,北方的經濟得到了極大的發展。所以說古代皇帝還是更鐘情于定國都在北方。
文化傳承的影響
一個朝代的興起,必將伴隨著一個朝代的覆滅,前朝的國都往往是一個國家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是最繁榮之地。而對于很多剛剛新建的國都來說,力求政權的穩定,社會能夠繁榮發展,是首要的條件,前朝的國都是完全滿足這樣的條件的。其次,南方的經濟發展程度相對北方是落后的,其文化的興盛繁榮程度也就比較落后,所以說在前朝的基礎上建立都城,更加有利于整體的發展。
由此,古代的北方不論是在地理位置、經濟還是文化傳承上都是優于南方城市,所以古代的皇帝更喜歡把都城建立在北方也就無可厚非了。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