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在人民軍的猛攻下,李承晚節節敗退,把漢城都給弄丟了。為了維護美國的利益,杜魯門決定出面干涉,從7月1日起,駐日本的美第八集團軍所屬步兵第24師部隊陸續進入朝鮮,步兵第25師和騎兵第1師的部隊也先后在釜山和浦頂登陸,投入地面戰斗。此后美國又利用蘇聯代表缺席不能行使否決權的機會,在安理會通過決議,以“聯合國軍”名義讓美英等國軍隊到朝鮮作戰。
當時“聯合國軍”包括了16個國家的軍隊,其中美國出兵最多,共18萬人,后期逐步增兵,到停戰協定簽訂時,已達38萬之眾。英國出動了2個旅14000余人排第2,出兵最少的國家為盧森堡,只派了一個排50人參戰。那么在為期三年的朝鮮戰爭中,都有哪些人擔任過“聯合國軍”的司令呢?他們的結局又是怎樣的呢?
大圖模式 第一任總司令麥克阿瑟:麥克阿瑟出生于美國阿肯色州的小石城,他的父親曾擔任過美國陸軍三星中將。1899年,19歲的麥克阿瑟考入西點軍校,4年之后以98.43分的成績畢業,這個成績也創下了西點軍校的畢業分數記錄,至今無人打破。此后麥克阿瑟先后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以“蛙跳戰術”名揚于世,成為美國陸??杖娭蝎@得勛章最多的將軍,因戰功被晉升為陸軍五星上將。
麥克阿瑟成為“聯合國軍”總司令之初,面臨著極為嚴峻的形勢,當時美軍已被壓縮在釜山三角地區,大有被朝鮮人民軍趕下大海喂魚之勢。為了扭轉敗局,麥克阿瑟力排眾議,實施了風險極大的仁川登陸,不料竟一舉成功,并徹底扭轉了戰局,仁川登陸為麥克阿瑟贏得了極大的聲譽,在美軍中成為神一般的存在。但這也是他整個軍事生涯中最后的輝煌,此后在和志愿軍交戰的過程中,他鮮有勝績,“聯合國軍”從鴨綠江邊被趕回了三八線附近。
大圖模式 1951年4月11日,杜魯門以“未能全力支持美國和聯合國的政策”為借口將麥克阿瑟撤職。麥克阿瑟回國后,受到了美國人英雄般的待遇,他在國會發表的告別演講《老兵永不死》,更是讓許多人落淚。為了表彰他的功績,美國國會還破例為他專門制造一枚金質特殊榮譽勛章。1964年4月5日,麥克阿瑟因膽結石去世,終年84歲。
大圖模式 第二任總司令李奇微:李奇微出生于弗吉尼亞州的門羅堡,同樣畢業于西點軍校,是麥克阿瑟的師弟。麥克阿瑟沒撤職后,時任第八集團軍司令官的李奇微出任“聯合國軍”第二任總司令,他在任期間最大的貢獻是發現了志愿軍后勤的短板,即“七天攻勢”,并以此為基礎給志愿軍制造了不少麻煩。1952年5月李奇微接替艾森豪威爾出任北大西洋條約組織武裝部隊最高司令。1993年7月,李奇微在家中去世,終年98歲。
大圖模式 第三任總司令克拉克:克拉克和李奇微是西點軍校的同期校友,二戰期間曾擔任過美國第五集團軍司令官,擅長兩棲作戰。克拉克出任“聯合國軍”最后一任總司令后,發動的最大軍事行動就是上甘嶺戰役,在這場持續了43天的戰役中,美韓聯軍付出了25000余人的傷亡卻一無所獲,志愿軍更是憑借此戰打出了軍威和國威。1953年7月27日克拉克代表“聯合國軍”在停戰協定上簽字,三個月后就退役了。
大圖模式 在對朝鮮戰爭的回憶中他說:“韓戰對我來說是40年戎馬生涯的結束。這是我軍旅生涯經歷的最高職位,但這是一個沒有光彩的職位。在執行政府的訓令中,我獲得了一次不值得羨慕的榮譽,那就是我成了歷史上簽訂沒有勝利的停戰條約的第一位美國陸軍司令官。”1984年克拉克去世,終年71歲。
大圖模式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