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塘古鎮屬浙江省嘉善縣,地處江浙滬三省市交界處。她以深厚的文化底蘊及其原真性,完整性,獨特性,充分顯示了立體、豐富多彩的旅游魅力。是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獲世界遺產保護杰出成就獎。
西塘歷史悠久,是古代吳越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是吳越兩國的相交之地,故有“吳根越角”和“越角人家”之稱。
在唐開元年間建有大量村落。人們沿河建屋、依水而居,南宋時村落漸成規模,形成了市集。元代開始依水而市漸漸形成集鎮,商業開始繁盛起來。明清時期已經發展成為江南手工業和商業重鎮。
到了元、明朝時,西塘憑借魚米之鄉,絲綢之府的經濟基礎和水道之便,發展成一座繁華、富庶的大集鎮。窯業、米市、食品、制陶業等行業日益興旺。
西塘是中國首批十大歷史文化名鎮之一,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保護預備清單。老鎮區內至今保存完好的25萬平方米明清建筑群,為我國江南水鄉古鎮之最。
保持完好江南水鄉古鎮風貌的西塘,被譽為生活著的千年古鎮。她以獨特的人文景觀、歷史蘊涵和質樸的民風民俗為主題,打造水上風情游覽、古建民居景觀、廊棚休閑漫步、古鎮之夜體驗等旅游產品,觀賞游憩價值頗高。
西塘地勢平坦,河流密布。有9條河道在鎮區交匯,把鎮區分劃成8個板塊,而眾多的橋梁又把水鄉連成一體。
西塘2000 多米的煙雨長廊,是西塘建筑中最獨特的標志。這些古樸而典雅的廊棚是各家各戶沿河自建的,高低統一,非常整齊。很多人家的還設立了靠背的長凳,供游人一邊欣賞水鄉的風景,一邊感受江南的風韻。
傳說有個開煙紙店的老板,見一叫花子在其屋檐下避雨,讓叫花子進屋他執意不肯,老板就拿了一卷竹簾在屋檐上搭了個小棚讓叫花子躲雨。第二天叫花子在店門板上留下一行字:“廊棚一夜遮風雨,積善人家好運來”。此后煙紙店生意興隆。店主為感謝叫花子的恩德,索性在店面前的屋檐下搭了個廊棚,跨過小街直至河埠。附近的商鋪觀之效仿,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這壯美的廊棚。
古老的江南水鄉風貌形成了西塘豐富的自然景觀資源。街道依河而建,民居臨水而筑。一平方公里的老鎮區內有27座石橋、122條古弄。擁有西園、種福堂、石皮弄、根雕館、紐扣博物館、圣堂、七老爺廟、倪天增祖居等近20處景點。
西塘古鎮完整保留著明清古建筑群 25萬平方米。西塘擁有這樣數量之眾、面積之大、風格之獨特的大片明清古建筑群,是其他古鎮不曾擁有的,這景觀在江南也是實屬少見。
西塘地勢平坦,河流密布。有9條河道在鎮區交匯,把鎮區分劃成8個板塊。24座石橋將古鎮的五塊地區連接成一片,這些古橋至今保存完整。
古鎮巷、水、屋、船、人、廊 ,咖啡、音樂、美酒飄香,構成了特殊的情調。閑逛時,街頭小吃信手拈來。愜意時,三五知己美酒佳肴。濃情時,風花雪月窗前橋畔。
半朵悠蓮半盞茶。時間,在西塘這里凝固下來。讓你在不經意間融入江南市井生活,令人不自然地慵懶起來。一切的一切,都變得悠閑、緩慢。
西塘的窄巷幽深,古韻十足。點點處處,都彌漫著滄桑、悠遠的氣息。引人無限回味、遐思。
西塘,是生活著的水鄉古鎮。因此,船是水鄉人特別是水鄉商住民居必備的交通工具。昔日的搖櫓船如今成為現今的旅游觀光船,成為水鄉古鎮獨特的一道風景線。
“春秋的水,唐宋的鎮,明清的建筑,現代的人”,是世間對西塘最恰當不過的形容。漫步在風景秀麗的西塘古巷小街,可以讀到她懷古的、淡淡的韻律。
“泱泱中華五千年,文明但見古村落”。西塘似一首詩,既古樸又抒情。西塘似一幅畫,黛瓦粉墻杜鵑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