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塞有年輕化趨勢,學會辨識征兆及癥狀可預防危機。
近年來,心肌梗塞的發病率有年輕化趨勢。許多年輕人平時并沒有不適癥狀,卻可能已經身陷心肌梗塞的危機而不自知。心肌梗塞的男性發生率高于女性,死亡率約在10%~20%之間,老年人甚至高達40%~50%;其中半數以上甚至來不及送醫便已死亡。學會辨識心肌梗塞的征兆及癥狀,了解預防方法,有助于避免心肌梗塞的危險。
心肌梗塞是怎么形成的?
心肌梗塞(又稱心肌梗死)是一種冠狀動脈硬化的“血管阻塞性”心臟病。
冠狀動脈是負責供應心臟營養、氧氣的主要血管。大家皆知道心臟是不能打烊的,當冠狀動脈發生堵塞時,營養和氧氣皆不容易送達心臟細胞,造成局部心臟肌肉壞死,導致心律不整、心臟衰竭或心臟停止跳動,進而危及生命。
心肌梗塞(即心肌梗死)是因冠狀動脈堵塞,造成局部心臟肌肉壞死。(視頻截圖)
心肌梗塞的兩個征兆
出現以下兩類狀況,可能是心肌梗塞的征兆:
1.胸悶、胸痛。研究發現,5成以上的心肌梗塞患者,在發作前一個月內都有不同程度的胸悶、胸痛狀況,但是因為發生時間短暫,易被輕忽,最后釀成憾事。
2.本來運動時才會喘,卻變成走路就喘。這種變化也需要警惕心臟問題。
如果最近發生上述癥狀,立即就醫是上上之策。
心肌梗塞的常見癥狀
心肌梗塞發生時,常見癥狀如下:
●覺得像有顆大石頭壓在胸口上,感到令人窒息的胸悶或胸痛,疼痛可能會延伸到肩膀、手上臂、頸部、喉頭處或上腹部;
●呼吸困難、心悸、恐慌、臉色蒼白、一直冒汗、惡心或嘔吐;
●全身無力,無法行走需有人攙扶。
心肌梗塞癥狀常見為胸悶或胸痛,疼痛可能會延伸到肩膀、手上臂、頸部、喉頭處或上腹部。
心肌梗塞的急救
剛開始感到胸口悶痛,有緊迫感時,請先坐下來,試著放松鎮定自己。如果平常就備有硝酸甘油舌下片藥物,那么馬上含一粒于舌下;5分鐘后沒效,可服用第二次;連續服用3次仍然未緩解,則需要馬上叫救護車(或請旁人叫救護車)送您上醫院。
若是第一次心肌梗塞發作,會比較棘手,應該盡速送醫院。送醫途中給予氧氣,并且由專業急救人員評估后,視情況給予于硝酸甘油舌下片、口服阿斯匹林;自動心臟電擊器(AED)應該隨侍在側。到醫院后,采用血栓溶解法或冠狀動脈擴張術合并支架置入處理。
發生心肌梗塞后,怎樣避免復發?
發生過心肌梗塞的患者,平日應針對高危險因子如吸煙、肥胖、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作預防保養,有助于減少復發的機會。
●飲食方面
1.少吃高膽醇食物,不要吃過多的動物性飽和脂肪酸,如牛肉、豬肉、熏肉、烤肉。
2.少吃高鹽食物,如腌制品、罐頭、調味料、速食品。
3.少吃高糖食物(尤其是高果糖),如含糖飲料、太甜的水果、糕餅、蛋糕、甜點。
4.適量的咖啡是預防心血管老化的得力助手。
●生活方面
1.停止吸煙:吸煙會讓血管變硬、變窄、變脆,對心臟危害大。
2.適度運動:通常出院后6個星期,就可從事一切日常活動,如散步、游泳等。
3.注意體重:試著將體重控制在理想體重的范圍內。
●醫院方面
藥物治療:本身若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的患者需要將病控制好。
如何保護心血管,預防心肌梗塞?
首先說明:目前自覺沒有心肌梗塞,不代表心血管完全沒有堵塞現象,只能說狹窄程度未到7成以上,可能暫時無癥狀。所以一定要及時調整生活狀態,保護心血管。
●飲食方面
1.飲食要清淡,以少油炸、少鹽、少糖為原則。
2.少喝含糖飲料。
3.多吃蔬菜水果,調整心血管健康。
●生活方面
1.生活作息要正常,不熬夜,增強睡眠品質。
2.不吸煙、不酗酒。
3.注意牙齒保健,研究顯示,牙周病患者或口腔衛生不良者易發生心肌梗塞。
4.養成良好運動習慣,讓身體產生快樂賀爾蒙。
5.氣溫變化大時,隨時注意保暖抗寒,降低心臟負荷。
6.現代人壓力大,情緒控制非常重要,應尋求正向紓壓之道,如多接近大自然;靜坐是很好的保心之道,心要“靜”、心要“凈”、不動怒、不焦慮、不憂郁。
●醫院方面
定期至醫院接受心臟健康檢查,例如做靜態心電圖;45歲以上的人,建議加做鉈-201心肌灌流、運動心電圖、640切冠狀動脈電腦斷層檢查,可早日偵測動脈的狹窄及鈣化程度,提早作預防性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