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曰:“過猶不及。”這說明,不管做什么都要把握好“度”,否則好事也可能變為壞事。比如,人們常說,包容是一種美德,但一味包容真的可以換來別人的理解和尊重嗎?
演員張默脾氣火爆,性格乖張,他的很多言行都讓大眾對其頗有微詞,也使他的演藝之路走得非常艱難。當時,張國立表示:“他還年輕,需要走這么一段路,讓自己變得成熟,只要他愿意改正,就應該多給機會。”但后來,張默陸續出現“打人”“吸毒”等事件后,張國立發火了,公開“敲打”兒子,他說:“首先,我作為父親,沒有給他一個完整的家庭,加上我在教育方式上也存在很多問題,所以我能理解他的所作所為。但作為一個公眾人物,是需要負起自己的社會責任的。況且他現在也長大了,那么,他遇到問題,我不能再幫他什么,而是需要他獨自承受和擔當。有些錯誤,我們堅決不給他再犯的機會!”
對于兒子張默的一再生事,張國立起初是理解并包容的,但隨著張默年齡的增長,張國立意識到,不斷地包容只會縱容張默壞脾氣的增長;所以,他公開批評兒子,讓他獨自承受和擔當。不管是親人還是朋友,當他們出現錯誤或冒犯了我們,適當的包容是應該的,但一味地包容并不能促使他們更好地成長。因為包容是共贏,但縱容卻只能兩敗俱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