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大家一個問題,你們有多久沒有看《新聞聯播》了?
還記得20多年前,家里有電視機的時候,每天晚上7點整,不管你換哪個臺,都是清一色的《新聞聯播》,想不看都不行。
誰也沒有想到,時至今日,《新聞聯播》竟然也成為了我們很多人的記憶。有些10后恐怕都不知道《新聞聯播》是什么東西。
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一方面是因為科技的進步,另一方面則是因為越來越少的人使用有線電視了。
據最新的統計數據顯示,有線用戶數已經跌破1.4億,到了2021年底,有可能跌破1.2億。不可否認的是,正在有越來越多的用戶拋棄有線電視,這種趨勢真的是神仙難救。
1
為什么正在被拋棄?
有線電視過去有多風光,如今就有多么落寞。
很多年前,農村在沒有接入有線電視的時候會使用一種叫做天線的東西。由于天線接收到的信號非常不穩定,嚴重影響人們的觀看體驗,這個時候推出了有線電視。每家每戶只要接入有線電視,信號立馬就會穩定起來,可以收看的電視臺也會多很多。
因此,有線電視在當時成為了電視的救星,也成了每家每戶的標配。
既然有線電視如此多的優點,為什么會慢慢被用戶拋棄呢?
這主要分為內部原因和外部原因。
我們先從內部原因說起,有線電視臺大多數可以收看的均是正規電視臺,包括央視、省級電視臺和地方電視臺等。
這些電視臺的主持人大多都是正規院校出身,主持風格千篇一律,這會讓人們產生一定的視覺疲勞。
此外,有線電視的費用并不低,年費是360元起,如果需要觀看體育賽事或者是電影,需要額外付費。
最重要的是,電視臺廣告太多。完全就是看劇五分鐘廣告兩小時,還有人調侃道:“嚴禁在廣告中插播電視劇。”每當電視劇發展到緊張的時候,廣告一定會隨之而來。這種廣告套路讓太多的人反感至極。
除了內部原因外,也有很多的外部原因。首先,互聯網巨頭們紛紛推出了各種各樣的盒子,人們只需要一次性付費買一個盒子,就可以暢享盒子中的廣闊資源,比如說電視劇、電影等等;
其次,互聯網電視的普及和降價。目前很多電視根本就不需要任何的盒子,只要連接上網,想看什么都能看,非常的方便,在價格方面那是屢創新低。20多年前,一臺21寸的彩色電視機的價格都要在2000元以上,而到了現在,一臺49寸的高清互聯網電視機的價格可以低至1499元,這個價格簡直嚇人。
接著,不管是盒子還是互聯網電視,亦或是其他替代產品,我們在看電視劇的時候基本上可以免去廣告的打擾,暢享看劇的樂趣。再也不會出現看劇五分鐘,廣告兩小時的情況。
最后,電視臺的可替代性太強了。隨著互聯網的普及,視頻內容出現了爆炸式的增長,人們不看電視臺的內容并不會感覺遺憾。
2
電視臺充滿危機
隨著有線電視用戶的越來越少,電視臺成為了我們生活中可有可無的存在,因此,這個群體才是當下最焦慮的一群人。
以前,我們抱怨電視臺廣告太多,那是因為電視臺的商業模式決定的,他們的主要收入就是廣告,沒有廣告,怎么給整個系統員工發工資呢?
當有線電視用戶逐漸減少的時候,各個電視臺的廣告效應也就持續降低,最終導致廣告主也逐漸地流失,業績下滑也就成了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就連曾經最具權威的中央電視臺,現如今已經沒有以往的那種神奇。為什么我們可以記住很多20年前的廣告,卻記不住如今的央視廣告?
最主要就是因為央視的廣告受眾也正在流失,各種視頻平臺正在大力搶奪它的用戶。
作為電視臺,該如何順應時代發展,不至于被淘汰呢?
很簡單,趕緊擁抱如今時代的新趨勢。電視臺的最大優勢就是它的權威性,它依然可以利用權威性在新趨勢下發展地很好。
比如說:短視頻是當下的一個風口,尤其是以某音為主。而央視新聞的粉絲已經突破1個億,達到了1.1億。四川觀察更是成為了平臺的一個網紅電視臺,粉絲量為4157萬。
這些電視臺通過轉型抓住了新時代的趨勢,雖然收入可能有所下降,但是不至于被立刻淘汰。
而反觀很多地方電視臺,由于沒能抓住這個趨勢,基本上已經消失在群眾的視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