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工和老板,你們感覺哪個職業的人更加焦慮?
可能很多人會說當然是員工,因為員工的年齡一旦過了35歲,在職場上的競爭力瞬間就下降,因此30多歲的職場人最焦慮。
實際上,中小企業的老板要比更多職場人還要焦慮,因為他們毫無退路可言,只能蒙頭狂奔。
可能有人會說老板們賺得多,有什么可焦慮的呢?
殊不知,很多老板每天都有一種如履薄冰的感覺,時常在半夜突然想起某件事沒做,于是便起床處理,然后就再也睡不著。
現實中的老板可能比員工們更加焦慮!
1
老板為什么焦慮?
要想知道老板為什么會更加焦慮,那就要知道職場人士的焦慮有哪些?
據諸多互聯網大佬反應,35歲焦慮現象其實大可不必,因為企業在招收人才方面并不會因為年齡較大就不用了,而是根據員工的能力來定的。只要一個員工能力比較突出,年齡根本就不是問題。
換句話說,我們之所以會有35歲職場焦慮,是因為我們的能力在職場中跟那些應屆生相比并沒有突出很多,這也造成了企業放棄的現象。畢竟企業不是慈善機構,他們希望將更多時間花在可塑性更高的應屆生上面。
如果我們想破解35歲焦慮現象,我們必須選定一個細分領域將它做到不可替代,這樣你根本就不會有職場焦慮,因為會有很多公司對你感興趣的。
我們再來看老板們為什么焦慮?
老板的焦慮來源實在太多,無論是公司內部問題還是公司外部問題,這種不確定性都會讓老板們異常焦慮。
我們先來看內部問題,公司在比較小的時候,很難招募到合適的員工,因為能力強的不想來,能力差的對公司幫助也不大。
就在老板好不容易“忽悠”了幾名員工入職的市場,因為沒有干過時常出錯。這個時候老板可能會親自上手來教員工。不過在教員工的時候,老板內心又是十分矛盾的。假如老板不教會員工,那么員工會嚴重降低工作效率;假如老板教會了員工,老板又會擔心員工跳槽或者是成為公司的競爭對手。
我們再來看公司外部的矛盾,公司在推行某項業務的時候,很容易會遇到競爭對手。假設我們遇到競爭對手來撬單子,公司又不想丟掉這項業務,那么勢必會增加公司拿下這單的成本,更重要的是,極度消耗老板的精力。
以上這些還只是公司內部和外部矛盾的一部分而已。另外,員工們喜歡抱怨工作時間長,而老板們的工作時間可能要比員工多得多。很多來我這邊做咨詢的創業者都是處于全年無休的狀態。
更為重要的是,公司負責人必須保障企業員工的生命健康安全。一旦員工因為某個原因被拘留,老板一定會千方百計救員工出來??墒钱斃习灞痪辛舻臅r候,員工們很快就跑光了,沒有員工會那么努力救老板,這就是當老板的悲哀!
2
老板必須成為“海王”
“海王”這個詞在我們的生活中主要是指一個人在感情方面不專一,擁有眾多的“備胎”。
從道德的層面來說,海王這個詞是帶有一定負面意義的詞。即便如此,我還是建議中小企業老板要成為“海王”,尤其是在關鍵崗位上,一定要有“海王”意識。
說得通俗一點,我們必須要在關鍵崗位上建立自己的人才庫,每個崗位至少都有一個備選項,這樣才會讓老板不至于太被動。
相信很多餐飲店的老板對此都深有感觸,很多開飯店的人都被飯店大廚“綁架過”,由于大廚的手藝比較好,他們通常會用這個要挾老板漲工資。一次兩次還行,如果要的次數太多,飯店老板就會崩潰,最終趕走大廚之后只能自己上陣,因為一時半會兒找不到一個具有同等手藝的廚師。
假設飯店老板在請來大廚的時候多讓其他員工向大廚學習,久而久之,大廚就會失去競爭力,不會輕易要挾老板。
餐廳只是一個比較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而已,其實很多公司也會有類似的情況發生,只不過大廚變成了核心技術人員而已。
這也只是對內而已,對外公司的業務千萬不能太依賴單一大客戶,這樣會被大客戶“綁架”。近期最著名的案例就是具有蘋果概念的A股上市公司歐菲光。
歐菲光被蘋果踢出供應鏈之后,股價暴跌超過60%,市值蒸發了450億元左右。
因此,一個老板如果想要真正的“刀槍不入”,大多都是“海王”,一旦自己最信賴的員工或者是供應商不再被信任,這個時候一定有源源不斷的人或者公司可以迅速補位。
用媒體思維全網覆蓋,讓產品銷售慕名而來!
未來所有的商業競爭,都會聚焦在媒體傳播上。一家公司或一個老板,如果媒體思維短缺,注定會提前敗下陣來。
請記住:沒有傳播度,就沒有認知度;沒有認知度,就沒有美譽度;沒有美譽度,何來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