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動脈斑塊是中老年人常見的血管病變之一,嚴重威脅著人們的健康。在中醫治療領域,一些中成藥展現出了獨特的優勢。接下來,為您詳細介紹 6 種治療頸動脈斑塊的中成藥。
方解:由丹參、三七、冰片組成。丹參祛瘀止痛,活血通經,清心除煩;三七化瘀止血,活血定痛;冰片開竅醒神,清熱止痛。三者合用,具有活血化瘀,理氣止痛之功效。
功效用途:用于氣滯血瘀所致的胸痹,癥見胸悶、心前區刺痛;冠心病心絞痛見上述證候者。對頸動脈斑塊患者,可改善血液循環,緩解癥狀。
現代藥理研究分析:現代藥理研究表明,復方丹參滴丸能夠擴張冠狀動脈,增加冠脈血流量,改善心肌缺血缺氧狀態。同時,具有抗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稠度、調節血脂、抗氧化等作用,有助于穩定和消退頸動脈斑塊。
方解:人參、水蛭、全蝎、赤芍、蟬蛻、土鱉蟲、蜈蚣、檀香、降香、乳香(制)、酸棗仁(炒)、冰片。方中人參大補元氣,益氣以助血行;水蛭、全蝎、赤芍、土鱉蟲、蜈蚣活血化瘀,通絡止痛;蟬蛻、檀香、降香、乳香行氣活血,寬胸止痛;酸棗仁養心安神;冰片開竅醒神。諸藥合用,益氣活血,通絡止痛。
功效用途:用于冠心病心絞痛屬心氣虛乏、血瘀絡阻證,癥見胸部憋悶,刺痛、絞痛,固定不移,心悸自汗,氣短乏力,舌質紫暗或有瘀斑,脈細澀或結代。亦用于氣虛血瘀絡阻型中風病,癥見半身不遂或偏身麻木,口舌歪斜,言語不利。對于頸動脈斑塊,能改善血管內皮功能,抑制斑塊形成和進展。
現代藥理研究分析:藥理研究顯示,通心絡膠囊具有改善血管內皮功能、抑制血小板聚集、調節血脂、抗炎、抗氧化應激等作用。可以減輕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穩定斑塊,降低心腦血管事件的發生風險。
方解:主要成分為紅曲。紅曲具有活血化瘀、健脾消食的作用。
功效用途:除濕祛痰,活血化瘀,健脾消食。用于脾虛痰瘀阻滯癥的氣短、乏力、頭暈、頭痛、胸悶、腹脹、食少納呆等;高脂血癥;也可用于由高脂血癥及動脈粥樣硬化引起的心腦血管疾病的輔助治療。對于頸動脈斑塊患者,可調節血脂,穩定斑塊。
現代藥理研究分析:現代研究表明,血脂康膠囊含有天然的他汀類成分及多種不飽和脂肪酸等,能夠降低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具有降脂、抗炎、抗動脈粥樣硬化等作用,可延緩頸動脈斑塊的發展。
方解:黃芪、赤芍、丹參、當歸、川芎、桃仁、紅花、乳香(制)、沒藥(制)、雞血藤、牛膝、桂枝、桑枝、地龍、全蝎、水蛭。黃芪益氣固表;赤芍、丹參、當歸、川芎、桃仁、紅花活血化瘀;乳香、沒藥活血止痛;雞血藤行血補血,舒筋活絡;牛膝、桂枝溫通經脈;桑枝祛風通絡;地龍、全蝎、水蛭通絡逐瘀。諸藥合用,益氣活血,化瘀通絡。
功效用途:用于氣虛血滯、脈絡瘀阻所致中風中經絡,半身不遂、肢體麻木、口眼歪斜、舌強語謇及胸痹心痛、胸悶、心悸、氣短;腦梗塞、冠心病心絞痛屬上述證候者。對于頸動脈斑塊,能改善腦部和心臟的血液循環,抑制斑塊進展。
現代藥理研究分析:藥理研究證實,腦心通膠囊具有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液流變學、保護血管內皮、調節血脂、穩定斑塊等作用。可降低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減少斑塊面積。
方解:銀杏葉提取物。銀杏葉具有活血化瘀,通絡止痛,斂肺平喘,化濁降脂的功效。
功效用途:用于瘀血阻絡所致的胸痹心痛,中風,半身不遂,舌強語謇;冠心病穩定型心絞痛、腦梗死見上述證候者。有助于改善頸動脈斑塊導致的腦部供血不足。
現代藥理研究分析:現代藥理研究發現,銀杏葉片具有擴張血管、改善微循環、抗血小板聚集、抗氧化、調節血脂等作用。能夠減輕頸動脈粥樣硬化程度,保護血管內皮細胞。
方解:桃仁、紅花、當歸、川芎、地黃、赤芍、牛膝、柴胡、枳殼、桔梗、甘草。桃仁、紅花活血祛瘀;當歸、川芎、赤芍、地黃養血活血;牛膝祛瘀血,通血脈,并引血下行;柴胡、枳殼、桔梗舒暢氣機,使氣行則血行;甘草調和諸藥。諸藥合用,活血祛瘀,行氣止痛。
功效用途:用于氣滯血瘀所致的胸痹、頭痛日久 、痛如針刺而有定處、內熱煩悶、心悸失眠、急躁易怒。對頸動脈斑塊引起的頭痛、胸痛等癥狀有一定緩解作用。
現代藥理研究分析:藥理研究表明,血府逐瘀膠囊具有改善血液流變性、抗血栓形成、抗炎、降血脂等作用。能夠抑制頸動脈斑塊的形成和發展,改善血管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