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圣心源.勞傷解.中氣》
脾為己土,以太陰而主升;胃為戊土,以陽明而主降。升降之權,則在陰陽之交,是謂中氣。胃主受盛,脾主消化,中氣旺則胃降而善納,脾升而善磨,水谷腐熟,精氣滋生,所以無病。脾升則腎肝亦升,故水木不郁;胃降則心肺亦降,故金火不滯。火降則水不下寒,水升則火不上熱。平人下溫而上清者,以中氣之善運也。
中氣衰則升降窒,腎水下寒而精病,心火上炎而神病,肝木左郁而血病,肺金右滯而氣病。神病則驚怯而不寧,精病則遺泄而不秘,血病則凝瘀而不流,氣病則痞塞而不宣。四維之病,悉因于中氣。中氣者,和濟水火之機,升降金木之軸,道家謂之黃婆。嬰兒姹女之交,非媒不得,其義精矣。醫書不解,滋陰瀉火,伐削中氣,故病不皆死,而藥不一生。蓋足太陰脾以濕土主令,足陽明胃從燥金化氣,是以陽明之燥,不敵太陰之濕。及其病也,胃陽衰而脾陰旺,十人之中,濕居八九而不止也。
胃主降濁,脾主升清,濕則中氣不運,升降反作,清陽下陷,濁陰上逆,人之衰老病死,莫不由此。以故醫家之藥,首在中氣。中氣在二土之交,土生于火而火死于水,火盛則土燥,水盛則土濕。瀉水補火,扶陽抑陰,使中氣輪轉,清濁復位,卻病延年之法,莫妙于此矣。
黃芽湯(人參三錢;甘草二錢,炙;茯苓二錢;干姜二錢),煎大半杯,溫服。
中氣之治,崇陽補火,則宜參、姜,培土瀉水,則宜甘、苓。其有心火上炎,慌悸煩亂,則加黃連、白芍以清心。腎水下寒,遺泄滑溏,則加附子、川椒以溫腎。肝血左郁,凝澀不行,則加桂枝、丹皮以舒肝。肺氣右滯,痞悶不通,則加陳皮、杏仁以理肺。
四維之病,另有專方,此四維之根本也。
要點(1) 醫家之藥,首在中氣。
為了理解“醫家之藥,首在中氣”,我覺得我們來比較一下四逆湯與通脈四逆湯(兩方都在《長沙藥解.卷一.甘草》)。
(1) 四逆湯(甘草二兩,干姜一兩半,附子(生)一枚)。治少陰病,膈上有寒飲,干嘔者。治厥陰病,汗出,外熱里寒,厥冷下利,腹內拘急,四肢疼者。
(2) 通脈四逆湯(甘草、干姜各三兩,附子(生)一枚)。治少陰病,下利清谷,手足厥逆,脈微欲絕者。治厥陰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熱,汗出而厥者。
(3) 差別1:藥物用量不一樣。四逆湯與通脈四逆湯的藥材種類是一樣的,都是甘草、干姜、生附子。這兩個方子的差別在于四逆湯用了甘草二兩、干姜一兩半,而通脈四逆湯用了甘草與干姜各三兩。
(4) 差別2:病人中氣情況不一樣。通脈四逆湯用的時候,病人的狀況明顯比用四逆湯的時候要嚴重。例如,四逆湯治少陰病的時候,病人僅僅是(膈上有寒飲,干嘔者);而通脈四逆湯治少陰病的時候,病人是(下利清谷,手足厥逆,脈微欲絕者)。
(5) 由這兩個差別來理解“醫家之藥,首在中氣”。同樣三味藥材,在病人的證狀還不嚴重的時候(我理解就是中氣還足的時候),就可以少用一點甘草與干姜,用生附子一枚,鼓動一下病人的一氣周流轉起來,病就可以治好了。而到了病人的證狀已經比較嚴重(中氣已經受損比較嚴重),則需要比較多的甘草與干姜,補充中氣同時運轉中氣,然后才能用附子鼓動一下病人的一氣周流,這樣才能治好病。如果病重而不重用甘草、干姜,則人之一氣在附子的強力鼓動下,短期內人可能比較精神,但是長期看反而對身體有很大害處。
要點(2) 黃芽湯與理中湯的比較。
按照黃師的“醫家之藥,首在中氣”,很自然我們就可以聯想黃師應該很重視仲景的“理中湯”。但是黃師切將自己的“黃芽湯”作為自己的第一方,甚至在勞傷解中基本上都是在黃芽湯上進行加減。所以非常有必要比較一下理中湯與黃芽湯的差別。
(1) 理中湯用白術,黃芽湯用茯苓,是兩個方子的最大差別。理中湯(人參,白術,甘草,干姜)與黃芽湯(人參,甘草,茯苓,干姜)雖然藥物的用量不同,但是最重要的差別還是理中湯用了白術祛濕,黃芽湯用了茯苓祛濕。
(2) 白術祛濕,氣味濃郁,汁漿淳厚,最生津液,而止濕家之渴。仲景用之于桂枝、麻黃之內,汗去而津液不傷,至妙之法也。也就是說,白術側重于祛濕、止渴,特別是在桂枝、麻黃之證,汗去而補津液,使人不傷于燥,至善之法也。
(3) 另一方面,白術比較壅滯。其性守而不走,故于補虛故固脫,獨擅其長,而于疏通宣導,則未能焉。白術性頗壅滯,宜輔之疏利之品。肺胃不開,加生姜、半夏以驅濁,肝脾不達,加砂仁、桂枝以宣郁,令其旋補而旋行,則美善而無弊矣。
(4) 而茯苓利水燥土,水土兼醫,沒有缺點。白術入脾胃,主要是滲土瀉濕。而茯苓則入脾胃之外,還入腎經與膀胱經。而豬苓與澤瀉則僅僅是入腎經與膀胱經。所以說來茯苓是土木兼醫,黃師認為是最好的祛濕藥物。
(5) 從上述理由來看,黃師偏好于茯苓多一些,主要看重茯苓“茯苓瀉水燥土,沖和淡蕩,百病皆宜,至為良藥”。但是黃師也非常看重白術:仲景治水,五苓、真武、附子、澤瀉諸方,俱用白術,所以培土而制水也。禹平水土,非土則水不可平。治天下之水者,莫如神禹,治一身之水者,莫如仲景,圣圣心符,天人不殊也。
后續計劃:
(1) 持續更新筆記。最終完成《黃元御醫學全書》的讀注,這個是我不變的目標。這個目標也許需要10年或者更久,但是我會時時刻刻努力的。當前我的目標是“通讀,錄音,反復聽”地通讀《黃元御醫學全書》。如果你發現你手上的版本日期與當前日期差別比較大的時候,可以發email到(3077767324@qq.com)獲得最新版本的文檔。
(2) 不再組織微信群。我曾經組建過一個“感悟黃元御”的微信群,但是我發現微信不是一個學習中醫的好的形式,所以后來我移交了該群。后續我也不再會繼續運營微信群了。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