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多數人眼中,我是一個輕松打怪升級的學霸:學習不怎么努力,但成績卻很好!
初三上學期之前,沒有認真學習概念,成績一直在中下游徘徊,初三下學期開始崛起,成了村子里第一個正兒八經考上高中的。高中時住校,當其他同學在午休和晚自習后挑燈夜戰時,我都是照常呼呼大睡,高考全校應屆生第一。大學時,很少泡圖書館,精力主要投注在學生會工作,做過文藝部副部長,科技部部長,直至學生會副主席,最后順利讀研。
大多數人以為我是天才,我也一直以為自己是“天才”,直到反復做過幾次IQ測試,我X,居然只是個路人甲!!
我仔細思考過身邊常見的成功論調:
01
努力制勝論
堅信勤能補拙,這種方法造就了很多小學、初中時的天之驕子,但一般到高中就被迅速淘汰,我們經常聽到家長說:我家孩子初中學習特別好啊,都是第一第二,怎么一到高中就不行了呢?之所以如此,他們習慣了努力,卻沒有習慣思考,尤其是深度思考。
個人以為,這種努力在一些較為膚淺簡單的領域確實有用,但如果在較為復雜的環境里,尤其是進入社會后,還死抱努力而不知道變通,這種低效的努力只會拉低一個人的整體評價和價值。所以單純靠努力制勝這條路走不遠。
02
方法致勝論
這是我一直以來的學霸秘訣,核心方法確實能夠彌補天分。于我而言核心方法有兩個,一是問題思維,二是明確、細分的計劃。
問題思維能啟發思考,加深理解和記憶,最終搭建完整的知識樹。以高中學習為例,在我眼中,書本不是一個個知識點的無序堆積,而是由不同層級的問題構成,如同樹形結構,一個節點就是一個問題,我要做的,就是建立并完善這課知識樹,在學習中不斷調整、增刪節點,高三復習時,完全以節點中的問題進行回顧、復習,一個問題就是一個思考過程,而不用低效的翻書、復習、遺忘。
此外,知識一旦被梳理成體系,很多問題就能夠觸類旁通、融會貫通,而不是雜亂無章的一團漿糊!關于如何構建知識樹,梳理知識體系,之前的文章已經有分享:終身學習?不懂這個方法就是白學!
明確、細分的計劃是另一個核心方法,能全面撬動成長的連鎖反應。很多時候,我們難以堅持長期目標,不是目標多么困難,而是因為目標太籠統,沒有明確的細分計劃。
比如做畢業設計,如果我們能夠提前規劃好提綱,細化到具體的每一節,我們就能夠逐步地填充細節,一點點實現目標,但通常是,我們沒有明確的規劃,我們時刻面臨的是一個整體的龐然大物,一個難以令人望而生畏的任務。
提前的規劃,能夠讓我們堅持做正確的事,堅持做力所能及的事,但大多數人,只有一個籠統的目標,要想靠近目標,就要不把所有事情做對,而想著把事情做對,就有了對錯之分,就會有焦慮。
做正確的事,不管對錯,我們時刻都在朝著目標前進,而時刻想著把事情做正確,把事情做完,我們前行的負擔就會越來越重,直到再也走不下去。
03
刻意練習“一萬小時”
工作多年來來,越來越發現,上面兩個論調的局限,經典的英文學習論文《The Role of Deliberate Practice in the Acquisition of Expert Performance》,大概可翻譯為《刻意練習:成就天才表現》,論文中的觀點越來越讓我認同。
簡言之,即使是天才,也是拿時間砸出來的,但僅僅用時間是否就能夠砸出天才,回答是不夠,還需要“刻意訓練”。刻意練習指有監督的訓練(理想條件),尋找正確、高效的訓練方法,不斷挑戰“學習區”,并獲得即時反饋和即時糾正,不斷延伸現有能力水平。
作為一個偽天才、真學霸,我堅信,充足的時間+合適的方法,一個普通人也能無往而不利,如果沒有達到預期的結果,必然是哪個方面出了問題,這種反思的能力,是成功必不可少的一個因素,卻最容易被忽視!
如何培養這種反思能力?這是大家最關心的問題,著名管理學大師彼得.圣吉有一句經典名言:要想教給人們一種新的思維方式,就不要刻意去教,而應當給他們一種工具,通過使用工具培養新的思維模式。
我深以為然,思維的改變,絕不是下定決心就可以,它需要工具承載,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去練習,我個人特別推薦:反思日記。
大家如果有心,研究名人的回憶錄就會發現,絕大多數人都有寫反思日記的習慣,很多認知牛人也在推薦,反思日記確實非常有用,能夠培養我們思考能力,總結反思能力,發現問題能力,等等,它會帶動整個生活的連鎖改變。
反思日記的形式因人而異,每個人都會形成自己的一個日記風格,剛開始時,可以參照一些標準的寫法。
1、大概梳理下一天的事情,有哪些收獲,有哪些遺憾,對一天大概打個分數,通常你會發現,即使非常失望的一天,也會有很多亮點;
2、對印象深刻的某一件或某幾件事情/情緒/困惑進行分析,這個事情可以是讓你高興激動的,分析下歷史怎么做到的,也可能是讓你沮喪失望的,分析下,為何會如此,如果再來一次,你會如何做,也可能是讓你感觸很大的,描述下這個事情給了你哪些啟發,也可以是某個情緒、困惑,分析下為什么會有這種感覺。
3、定期,比如一個禮拜,對日記進行回顧,并寫一個階段的反思日記和總結。
以上。勤奮很重要,但堅持反思,才能為勤奮插上翅膀,在這樣一個時代,兩條腿是跑不快、跑不遠的,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