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朋友圈被自閉癥兒童的繪畫作品刷屏了。這讓我想起了英國的小朋友Iris Grace,想必你還能記得題圖里她的這張作品,當年同樣刷遍了社交媒體。通過媒體,通過她的網站,還可以看到Iris作畫時的樣子:
很可愛,不是么?就像個正常的孩子一樣,真希望如此,可惜,并不是。
在她的畫作里,在這些漂亮的照片里,沒有她和疾病抗爭的那一面,也沒有她家人辛苦掙扎的那一面。一切都很美好寧靜,回避了生活中所有的痛苦和不堪。那么,作為觀眾而言,我們熱愛的是真實,還是部分真實呢?
所以有人提問:這些小朋友的創作,是一種有意識的創作,還是一種無意識的涂抹?人們所感動的,是前者還是后者?或者說,兩種感動會有什么不同么?
通過常識可以推知,無論是Iris Grace小朋友,還是昨天那些畫作背后的小朋友,都是自閉癥兒童中的極少數。絕大多數的自閉癥兒童,可能終生都不能體現出任何天賦,既不是《雨人》(Rain Man)里的那種計算天才,也不是Iris Grace這樣的繪畫天才。對于他們來說,能夠照料好自己都需要經年累月的訓練和培訓。
所以又有人提問:這樣大張旗鼓地宣傳這些畫作,是否會誤導公眾,認為自閉癥兒童都具備某種天賦?這樣的話,是否對大部分自閉癥兒童以及他們的父母不算公平?是否會讓那些自閉癥兒童的父母對孩子升起不切實際的期望?最后又跌入失望的深淵?
每次朋友圈轟轟烈烈的刷屏運動開始,總是會有人反思:這么做的意義究竟為何?尤其是看到那么多人在展示他們捐贈了一元錢的時候,事情似乎變成了某種爭先恐后的愛心展示。所以更有人提問:這么做究竟是為了慈善,還是為了自己?究竟有沒有人關注這些善款花去了哪里?怎么花的?是否真正幫助到了需要幫助的人?
老實說,我也沒想清楚,回答不了這些問題。
在我想來,如果一個活動能夠喚起社會大眾對自病癥兒童這個人群的關注,這是有跟沒有之間的區別,那么它的確應該算得上是一件好事。社會大眾對自閉癥兒童的關注,僅止于能夠繪畫的一批孩子,這是挺遺憾的事情。但是,大眾本身也沒有義務去深入了解,更沒有辦法指責他們的愛心深淺。
所有的慈善行為,都可能包藏著自私的理由。在這個世界上,真的很難找到一個完全出于善心,完全不摻雜任何私欲去做善事的人。如果真那么要求,可能整個社會都沒有幾個達到標準的人。然而,對于善心的需求的確就在那里。如果我們能夠理解一些國家對做慈善的人和公司有減免稅收的優惠,那么,我們對做慈善順路滿足一下自己虛榮心的人也應該抱有足夠多的理解。畢竟,哪怕是捐出一塊錢,哪怕是用一塊錢來自我炫耀,那一塊錢也不是大風吹來的,背后也都有汗水和辛勞。
還有一個悲哀的事實,是所有愛心和慈善都無法掩飾的:這個世界并不公平,人們的注意力相當有限,并不是每一件事情,每一種弱勢人群都會得到和他們的苦難相匹配的關注。和自閉癥兒童相比,和自閉癥兒童家長相比,這個社會上有更多人處于更大的苦難之中。但他們甚至沒有一個能畫畫的孩子,即便能畫畫可能也未必能上鏡,能上鏡也未必能喚起公眾的同情。最可愛、最漂亮、最有技能的孩子,總是能吸引最多關注。這不是真實,也并不全面,但這是個現實,沒有幾個人有能力去改變這一點。
一切都是有為法,一切都是分別心,一切都是權宜之計,我哪里有什么答案呢?
這樣看起來,所有的提問和討論都是必要的,所有不同的聲音也是必要的。在不知道答案的情況下,提問和討論可以讓人們去思考,不同的聲音會提供不一樣的思考路徑。籍由它們,或許會讓社會公眾更進一步,愿意去了解一下自閉癥,了解一下自閉癥兒童以及家庭。了解是認知的基礎,認知是理解的基礎。雖然疾病依然是疾病,但是合理到位的理解,也許能給自閉癥兒童的家人帶去更多安慰和支持,社會資源的支援也更有的放矢。套用那句老話:整個社會的幸福總量因此而增加了。
至于說到你我,愿你所信仰的,在賜予你足夠智慧認識世事的同時,能夠確保你的愛心堅若磐石,永無退轉。
題圖來自:https://irisgracepainting.com/
槽邊往事和菜頭 出品
【微信號】Bitsea
個人轉載內容至朋友圈和群聊天,無需特別申請版權許可。
請你相信我:
我所說的每一句話,
都是錯的
禪定時刻
如果上帝賜予我財富和美貌,我會讓你難于離開我,就象我現在難于離開你一樣。---《簡·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