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患厭食癥時由于較長時期的食欲減退或消失,勢必會導致患兒不同程度的營養障礙。影響他們特需的生長發育與體質并使之易于發生其他疾病與營養不良,又可加重中藥厭食癥狀,造成影響患兒的身心健康,表現為不思飲食、厭惡攝食、食量明顯少于同齡正常兒童的一半以上。伴形體偏瘦,體重下降或不增,皮膚干燥,毛發稀黃,但精神尚好,活動如常。嚴重的甚至還可危及生命,應引起足夠的擅長重視.
小兒厭食的原因:
1、有的孩子吃飯不定時,不規律,飲食單調,引起胃消化液和其中的酶活性降低,影響了正常的食欲。還有些家長缺乏喂養常識,一味盲目追求高蛋白、高熱量的食物希望促使孩子健康成長。相反小孩對這些食物并不感興趣,愛吃的多吃,不愛吃的就少吃,或不吃,日久造成偏食,影響孩子生長發育所必需的各種營養物質的攝入。還需注意的是,高蛋白、高糖飲食可使食欲下降,如,過多進食肉類及魚蝦,飯前吃糖果、點心等零食,可影響神經調節功能和消化液的分泌,產生脹飽感,長期可導致小兒厭食。
2、痰濕滋生
乳母吃了過多寒涼的飲食,或小兒喜歡吃瓜果生冷,使脾陽受傷,痰濕內生,影響消化機能,以致不思飲食,或嘔吐痰涎。
2、后天失調是小兒厭食癥發生的因素。
中醫理論講脾胃乃后天之本,小兒消化系統在生理方面常處于虛弱狀態,消化功能不足,分泌胃液的數量及質量均低于成人,加以小兒生長發育迅速,需要量比成人相對增多,若后天缺乏精心調護,聽任小兒生活無規律,進食不按時,貪吃零食,飲食偏嗜,饑飽無度,更難增進食欲了。
小兒味覺敏感期在嬰兒期4~6個月,食物質地敏感期在6~7個月,如果錯過這兩個關鍵期,沒有合理添加輔食,未受到各種味道和不同質地的食物的刺激,大腦中形成固定模式,以后調整起來就會很困難,嬰兒往往在1歲后拒絕新口味和不同質地的食物,斷乳后不能適應普通飲食,而造成偏食、食譜單調或食欲不振。
3、感染寄生蟲
小兒脾胃薄弱,且不懂衛生常識,容易感染寄生蟲,若蟲體繁殖過多,可傷害脾胃,擾亂消化吸收機能,令兒厭食。
4、不良習慣
食欲與神經精神狀態關系密切,不良環境或教養不當可使小兒養成厭食的不良習慣。
(1)父母強迫小兒進食。小兒天生存在逆反心理,父母希望小兒長胖,不合理地要求多吃,甚至強迫進食,使小兒產生抵抗情緒,感到緊張,逐漸把進食變成精神負擔進而逃避或拒食。由于過分擔憂小兒營養不夠或不夠胖,有的父母采用哄騙,打罵等方法強迫小兒進食,引起小兒反抗和厭惡飲食,導致食欲低下。
(2)吃飯不定時,吃零食多,擾亂了消化和吸收的固有規律,或攝入的食物含蛋白質和糖太高,可是食欲減退。
(3)環境影響,父母在小兒面前有意或無意評論自己喜厭的食物品種,也可使小兒養成偏食的習慣。情緒變化,精神壓力或變換環境,家庭不和,進餐時口角等影響食欲,或家長要求過高,多加限制,均能形成厭食。
(4)其他,如藥物(磺胺類、紅霉素、氨茶堿等)、勞累、恐懼、緊張、心情不愉快等都可使小兒食欲減退。有很多藥物,對胃腸道粘膜有刺激作用,可以引起食欲低下。例如氨茶堿、止痛藥、紅霉素、水楊酸類制劑及洋地黃等。維生素A\D中毒、氣候過熱、濕度過高均可引起小兒厭食癥。
小兒厭食癥的調理:讓經心孩子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吃飯定時定量,不吃零食,不偏食,合理安排膳食。多安排蔬菜食品,注意營養平衡,營造舒適的就餐環境,讓孩子一點適當參加些體育活動增加熱量消耗,以促進食欲。
1、因喂養方法、飲食習慣和食物質量不當的厭食要注意糾正偏食、吃零食的習慣,保持合理的膳食,建立良好的進食習慣,按照不同年齡給予營養豐富、容易消化的食物,嬰兒期要按時添加輔食。
孩子的食譜要做到粗細調劑,葷素搭配,食物多樣化,讓孩子吃得全一些,雜一些;食譜要經常調換,防止單調,同時要盡量做到新鮮可口,色香味俱全,促進食欲。
吃飯要定時定量,不同的孩子食量不同,應該以吃飽而不過飽為佳,使胃中食物在一定時間內排空,重新產生食欲。嬰兒一般4~5小時即可排空,所以一日三餐,中間加一次點心較為適宜。
吃飯時要有固定的地方,讓孩子安靜而舒適地坐著就餐,家長應盡量不要談和吃飯無關的事情,有事到飯后再行處理。要給孩子糾正一些不良的衛生習慣,如吃飯時哭鬧,飯前不洗手,飯后打鬧跑跳等。
由缺鋅引進的食欲低下宜食魚肉,因為動物性食品含鋅成分較多,須在膳食中保持一定的比例,此外可增加鋅的攝入量,于100g食鹽中摻入1g硫酸鋅,使鋅的攝入達到標準用量(約每日10mg),食欲可以增加。如有慢性疾病和營養不良,須及早治愈。
2、對先天不足后天營養不良的厭食患兒,要注意加強護理,注意保暖,預防感染,合理哺喂,盡量采用母乳喂養。病時要加強護理,病后要注意靜養,不能濫服補品和補藥,宜多吃蔬菜水果容易消化的食物,增進食欲。
3、堅持正確引導,注意孩子的情緒變化。家長對患兒既不要百依百順,也不要打罵,既不要對其學習、生活等方面提出不切實際的過高要求,更不要采用恐嚇、懲罰的方法強迫進食,造成思想負擔,引起反感,更加厭食。環境變化時,要正確引導使其逐步適應。對孩子厭食的心理矯治,應注意做好以下幾點:給孩子做出好榜樣,如果父母挑食或偏食,則孩子多半也是個厭食者;注意引導,當孩子不愿吃某種食物時,大人應當有意識有步驟地去引導他們品嘗這種食物,既不無原則遷就,也不過分勉強;創造好的吃飯氣氛,使孩子在愉快心情下攝食;不要使用補藥和補品去彌補孩子營養的不足,而要耐心講解各種食品的味道及其營養價值。
小兒厭食癥可以通過穴位按摩的方式治療,治療方法:
1、基本操作法
(1)將患兒的拇指屈曲,用拇指的羅紋面沿著患兒拇指橈側(不靠近食指的一側)邊緣向指根方向直推100次(方向一定不能錯)。
(2)將患兒手心向上,用拇指指面或食、中兩指指面自腕關節開始,沿患兒小臂向上的一面的外側緣直推到肘關節共200次。
(3)用拇指或中指指端揉患兒的大魚際100次。
(4)用大魚際揉患兒肚臍上2--3指處10分鐘。
(5)用手掌或4指撫摩患兒腹部10分鐘。
(6)邊按邊揉足三里穴、脾腧穴(第十一胸椎棘突旁開約一指)、胃腧穴(第十二胸椎棘突旁開約一指)各30次。
(7)、先輕輕在患兒背后沿著脊柱按摩幾下,然后從頸后開始自上而下捏脊柱后的脊皮至尾骨;第二遍時捏三下后將脊皮向上提一下,稱為捏三提一法。以后交替進行,即:自上而下順序捏一遍,再用捏三提一法捏一遍,再順序捏,共7遍。
2、隨證加減法
(1) 乳食壅滯型加:用拇指或食指指面從患兒虎口開始,沿食指的靠近拇指一面直推到食指尖100次;用拇指或食中指指面從患兒肘關節內側開始,沿小臂內側,直推到腕關節300次;用手指順時針撫摸腹部10分鐘。
(2) 痰濕型加:患兒手掌面以掌心為圓心,從掌心到中指指根橫紋約2/3處為半徑,用拇指指面作順時針方向摩揉100次;用中指指端按揉患兒兩鎖骨內側端之間的凹陷處30次,按揉時中指指端微屈,向下向里按揉,且要歲患兒的呼吸起落。
注意事項:
1、 手法一定要輕柔,防止損傷皮膚。
2、 要認真找出食欲差的原因,如伴有其他慢性病,要對癥治療,然后才能治療厭食或同時治療。
3、 小兒的飲食營養要合理、平衡,攝入高蛋白、高脂肪不能過量。
4、 吃飯時不能打罵孩子,不要讓孩子吃過多零食及冷飲。
5、 要定期檢查孩子大便是否有蟲卵,服藥驅蟲。
6、這些手法如果再輕一些、次數少一些,也可以作為小兒保健按摩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