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交流:淺析凹版印刷技術(下) 2006年9月6日 8:46 來源:中國設計印刷 |
2.刮刀和壓印滾筒調節 1)刮刀調節 刮刀刮去印版表面油墨所需的壓力和抗拒油墨沖擊力所需的壓力之和,壓力與印刷速度成正比,一般速度快,壓力相應要大。另外,刮刀與印版的夾角的選擇,一般為30°~70°。這樣可保持刀口不傷版面,還可使印出的產品質量較為理想。 2)調整壓印滾筒 印版滾筒上好后即可調整壓印滾筒。針對不同承印物,壓印滾筒的印刷壓力不同。例:玻璃紙、塑料薄膜,印刷壓力為1~5Pa。銅板紙、薄卡紙,印刷壓力為8~15Pa。白板紙等印刷壓力為20-30Pa。 2.油墨干燥溫度的調節 凹印油墨目前基本上都是溶劑型油墨,印刷時,操作者應根據承印材料的種類、印刷速度、圖文面積、墨層厚度調整各單元的干燥溫度。干燥溫度不易過高,一般應控制在80℃以下,最高也不要超過100℃。否則會引起承印材料收縮,影響套準,過低則油墨干燥不良。 4.套印 機器調整好后便可進行套印,首先用手動調節鈕將版面套準,然后即可進行電腦調整。套印的縱向誤差依靠張力調節,橫向誤差依靠紙帶橫向位置控制系統和推拉印版滾筒調節。表3為塑料薄膜的套印誤差要求。 5.正式印刷中對印樣的核對 正式印刷時,操作者要不斷將印樣與標準樣核對,檢查是否有誤差,并進行必要的調整。 三、凹版印刷故障及排除 在凹版印刷中,除容易引起火災外,還有各種各樣的故障,其中較為常見的故障及排除方法有以下幾種: ①油墨溢出:其現象為油墨滿版部分產生斑點、花紋,主要原因是由于油墨粘度過低,油墨的流動性過大,印刷速 度低,油墨干燥太慢或有靜電。排除的方法是添加原墨及調整劑,以提高油墨粘度,降低流動性,也可以提高印刷速度或改變刮墨刀的角度。 ②油墨在版紋中干燥并埋版:油墨的干燥速度太快造成油墨在版紋中干燥。造成埋版的原因較多,如油墨顏料顆粒較大、異物混入、油墨固著劑再溶性差、油墨粘度過高、印版著墨孔過淺等。排除方法是降低油墨的干燥速度,增加油墨的溶劑量,改善油墨的再溶性,清除異物,降低油墨的粘度。同時還應防止干燥裝置的熱風吹至版面,引起版紋內油墨的干固。 ③印刷品盲糊起毛:主要是靜電造成的,應去除承印物及油墨的靜電,提高承印物的濕度,或在油墨中添加極性溶劑、調整劑提高油墨的粘度,適當提高印刷速度。 ④印品光澤不佳:加入適量的原墨,也可適當地提高油墨的干燥速度,更換優質的承印材料。 ⑤疊色不良:先印的油墨墨膜有排墨性,造成的原因是疊色各油墨粘度不匹配,疊色用的油墨干燥速度不匹配??梢越档陀湍恼扯龋瑴p慢重疊油墨的干燥速度。 ⑥反印及堆墨:印刷品的反面,因堆放而粘有油墨,造成的原因是油墨中的溶劑,含有少量的高沸點的成分,致使溶劑蒸發速度過于緩慢,油墨中增塑劑及可塑性樹脂過多,干燥裝置不佳,印版著墨孔過深,印刷車間內相對濕度過大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