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黃顙魚:黃即是黃色,顙為腦門兒,因此黃顙魚為黃色身體,大腦門的魚。《正字通》中“身尾俱似小鲇,腹下黃,背上青黃”便描寫出了黃顙魚的形態特點。
黃顙魚在美食界大顯身手,在各地餐桌上都有著它的身影。在不同的地域,黃顙魚被賦予了別具一格的名字——在喜好熱辣口味的四川,它也被附上“辣名”:黃辣丁。由于個體小,刺少又肉質細膩,除了涮火鍋離不開它,家常菜“麻辣黃辣丁”更是讓人贊不絕口。
在豪放可愛的東北人口中,會發出“吱呀吱呀”叫聲的黃顙魚便被稱為“嘎牙子”,由其作為主食材誕生了家常菜“醬燜嘎牙子”;此外黃顙魚還有黃角丁、疙阿、黃刺魚、黃丫魚、刺疙疤魚、昂刺等叫法。
有黃顙魚的地方當然少不了湖北,湖北黃骨魚即黃顙魚,它在鍋中與滾滾濃湯相輔相成,以其鮮美抓住了湖北人的味蕾。湖北黃顙魚的養殖更是遍地開花,并由此產生了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漲渡湖黃顙魚,它是武漢市新洲區著名土特產,以其獨特風味深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