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狀腺功能減退癥(簡稱甲減),是由于各種原因導致的低甲狀腺激素血癥或甲狀腺激素抵抗而引起的全身性低代謝綜合征,其病理特點是粘多糖在組織和皮膚堆積,表現為粘液性水腫。
原發性甲減由甲狀腺腺體本身病變引起,占全部甲減的95%以上,其中90%以上是由自身免疫、甲狀腺手術和甲亢治療所致。
中樞性甲減是由下丘腦和垂體病變引起的,其中垂體外照射、垂體大腺瘤、顱咽管瘤及產后大出血是常見的原因。
早期患者可以沒有特異癥狀。典型患者畏寒、乏力、手足腫脹感、嗜睡、記憶力減退、少汗、關節疼痛、體重增加、便秘、女性月經紊亂或者月經過多、不孕。
典型患者可有表情呆滯、反應遲鈍、聲音嘶啞、聽力障礙,面色蒼白、顏面和(或)眼瞼水腫、唇厚舌大、常有齒痕,皮膚干燥、粗糙、脫皮屑、皮膚溫度低、水腫、手腳掌皮膚可呈姜黃色,毛發稀疏干燥,跟腱反射時間延長,脈率緩慢。少數病例出現脛前黏液性水腫。本病累及心臟可以出現心包積液和心力衰竭。重癥患者可以發生黏液性水腫昏迷。
兒童甲狀腺功能減退癥可導致輕微疾病,疾病發病越早,病情越嚴重。兒童可能有不活躍、不活躍的牛奶攝入、身體和精神發育遲緩、表情呆滯、聲音低沉、臉色蒼白、眼睛腫脹、眼睛空間擴大、鼻梁扁平、嘴唇流涎厚、舌頭伸展大、頭發稀疏、四肢短、腹部腫脹、走路晚、鴨子走路、牙齒脫落延遲、牙齒替換和骨齡。
青少年甲狀腺功能減退癥介于癡呆和成人甲狀腺功能減退癥之間,但發育滯后不像癡呆那么嚴重,典型的粘液水腫型癡呆罕見,生長發育和性發育受到很大影響。
甲狀腺功能減退患者應該注意哪些方面?
服藥時,生活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1) 補充適量碘
碘是合成甲狀腺素的原料。碘缺乏可造成T3和T4分泌不夠,反射性可造成促甲狀腺素分泌增加,進而推動甲狀腺分泌大量T3和T4,可能會導致甲狀腺囊腫增長和擴大。一切正常成年人每天碘的均值安全性供給量為150微克。因此,在甲減病人的飲食搭配中,應挑選高碘含量的食材。海洋食品是含有碘的純天然有機食品,海貨含量最大,如海帶絲、紫菜、海魚等。除此之外,鹽做為碘補充品的載體的確能有效防止甲狀腺腫,可是碘在加溫時非常容易蒸發,因此加碘鹽在烹制時不應當放得過早。
2)小心服用導致甲狀腺腫大的食物
木薯、核桃等食物是碘缺乏地區甲狀腺腫大的原因居首。在一些植物性食物中,如卷心菜、西蘭花、菠菜、籮卜、草莓、桃子、大豆和花生米,也發現甲狀腺腫。這類導致甲狀腺腫的物質會傷害甲狀腺激素的合成,加溫上述食物會損壞這類化合物。因此,這種食物最好在吃之前煮熟。
3)注意添加適度的熱量和蛋白質。
甲減患者基礎代謝低,熱能源消耗減少。因此,營養搭配中熱值的攝入不能過高,要不然容易導致肥胖病。在蛋白質處于營養不良的狀態的情況下,甲狀腺素趨于減少。這時候,小腸粘膜的更新速度減慢,胃蛋白酶分泌腺遭到傷害,酶促反應降低,進而人體白蛋白降低。因此,理應馬上在營養搭配中再加蛋白質來改善癥狀狀況。雞蛋、乳制品、肉、魚、豆制品和其他食物可以選擇。
4)限制脂肪和膽固醇
當甲狀腺素降低造成時,血脂升高程度與血清促甲狀腺素水平呈正比。甲減患者經常患有高脂血癥,因此營養搭配中人體脂肪的需求量應控制在總熱值的20%的右面,高脂食品如食用油和人體脂肪應受到限制。同時,當甲狀腺素降低造成時,血液膽固醇合成和排泄緩慢,血漿膽固醇增加,甘油三脂和脂蛋白也提高。因此,帶有膽固醇的食物,如動物內臟、雞蛋黃、無鹽黃油等。理應受到限制。
5)補充多種多樣的維生素和膳食纖維素
多種多樣的維生素對調節身體的中樞神經系統起著積極的作用,因此務必補充充足的維生素,尤其是維生素B。便于糾正嚴重便秘,膳食纖維的供應也應該充足。粗糧、新鮮蔬菜和水果含有維生素和膳食纖維素,可以盡量多吃。
總之,甲減實實際上是一種相對容易治療的疾病。如果在醫生的檢查督促下規范用藥、治療,同時注意飲食和心理,就能過上健康快樂的高質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