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有很多俗語,雖然按照現在的眼光來看,都毫無科學根據,有些甚至邏輯不通,但那也是一個時代的代表,包含了很多待客之道和生活經驗。我們今天就來了解一句關于待客的俗語: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
“三”在古代是一個很特殊的數字,像是在祭祀時都會擺上三道菜,在祭奠祖先時也會磕三個頭。如果用三道菜來招呼客人,會有種詛咒客人的意思在里面,是大不敬的。還有一種說法是,三的諧音是散,寓意不吉利,所以很忌諱做菜只做三道。
“五”就等于三加二,也可以說是三長兩短。那為什么古人很忌諱三長兩短呢?大家可以想象一下棺材的形狀,就剛好是三塊長木板和兩塊短木板組成的,所以擺五雙筷子會被人認為不吉利。這點大家要注意了,即使家中剛好有五口人,也最好多拿一雙筷子。總而言之,就是要避開“五”這個數字。
農村在擺宴席的時候都講究成雙不成單,常見的有八人席、十人席,那為什么沒有六人席呢?大家可以自己在紙上畫畫,如果一張桌子邊均勻地擺著六張板凳,會有點像烏龜,所以以前農村人也稱其為“烏龜席”,有罵人之意。宴請賓客就要尊重對方,這樣的席就當然不能擺啦!遇上個講究人,怕是要生氣了呢。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禮儀之邦,所以講究也很多,不過現如今很多人已經不迷信這些了。八仙桌倒是不常見了,反而出現了很多六人桌,不過這里可不是“烏龜席”的意思,而是“富貴桌”。時代一直在進步,人們的思想也不是一成不變的,所以大家也不必太糾結這些諺語了,當個故事聽聽就好了。
你的家鄉在招待客人時都有哪些講究呢?來跟大家分享幾條有意思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