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新覺羅·溥儒(1896-1963),字心畬(yú)恭親王奕訢之孫。一個集才華美貌于一身的男子。曾留學德國,篤嗜詩文、書畫,皆有成就。畫工山水、兼擅人物、花卉及書法,與張大千有“南張北溥”之譽,又與吳湖帆并稱“南吳北溥”。
溥儒好吃是有名的,當年北京有名的飯莊:“同和居”、“東興樓”、“正陽樓”,這些地方,他都是常客。
據說,他一餐要吃掉20多盤菜,每隔一天要吃掉一只清蒸鴨子。
飯店的老板和伙計們都把他當爺供著,對于這位闊公子的來訪,他們既歡喜又擔驚受怕。喜的是,他一來不僅老板賺錢,伙計們的小費也是滾滾來;怕的是,這位“爺兒”出了名的挑剔,放現代估計很少有飯店消受得起!
不滿意,“回爐重造!”
溥儒食量非常大——“同和居”的蔥扒海參、貴妃雞,他都要點雙份,而且吃起東西來連形象都不顧,帶骨的雞鴨,通常是直接用手抓的。
他喜吃螃蟹,一頓消滅三四十只不在話下,吃起螃蟹來,蟹殼總能堆得老高,以至于對坐的人都看不到先生的臉了。
他尤其喜歡吃冰淇淋,幾乎是冬夏不間斷。吃得多,又不喜運動,自然就胖起來了。
人生在世,盡興就好,胖與不胖又有何關?
吃起東西來的溥儒也是旁若無人的。喜歡的菜,便推倒自己跟前,別人想伸筷子,他就投以白眼。等他吃夠了,才歸到原位兒。他這種習慣在朋友看來也見怪不怪了,但放在陌生的場合,就會成為笑談。
溥儒在韓國政府舉辦的宴會上,也表演過一次移盤大功,生人面前也不收斂幾分性情,惹得主人停筷注視。
溥儒好吃之名傳開后,有些人便投其所好,以請吃為名,實際是為求畫而來,而他卻有請則去,從不拒絕,做東者可名正言順地得到一幅溥先生的大作,每半年還可得一精品。一桌大餐,便可得到好畫,真... ...真是值了!
更有趣兒的是,傳言,溥儒吃完油條后還不洗手,執起畫筆就是一通畫,往往弄得滿紙油漬,現在賞先生的畫,沒準就碰上一張飄著油條香的呢!
毫不耽誤畫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