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晚晴報》上,我看到一副對子寫得非常勵志。”何物動人,二月杏花八月桂。有誰催我,三更燈火五更雞“。它的意思是說,什么事物能打動我的心呢?是二月杏花和八月桂花。在古代的科舉制度下,每年二月舉行會試,八月舉行鄉試。金榜題名時,稱為'折桂'。這是封建學子極為光榮的事,所以說'動人'。下聯意思是,有誰督促我呢?是三更燈火照我苦讀,五更雞聲催我起床。三更,指半夜十一時至次日一時。五更,指天快亮的時候。這副對子反映了科舉時代知識分子為了取得功名而發奮苦讀的心態,作者是清代大臣、學者和楹聯名家彭元瑞。
彭元瑞像
當年,紀昀做《四庫全書》的總編撰官時,彭元瑞也奉乾隆之命參與了這項浩繁的工作。在官場上我們知道,在誰的手下干,就要投誰所好。乾隆帝有對對子的雅好,所以彭元瑞亦精于此道。有一次,乾隆帝宴在請詞臣時給大伙出了一個對子。上聯是,'冰冷酒,一點水,兩點水,三點水',彭元瑞即席回對:'丁香花,百字頭,千字頭,萬字頭',頃刻間四座皆服。應當說彭元瑞非常有文采,這從他對對子的水平上就可窺見一斑。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他的書法造詣也非常之深。大家看看,下面這幾幅他寫的小楷,是不是可以當作字帖臨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