奠基儀式現場
大河網訊(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田宜龍 李宗寬 洛陽觀察記者 付首鵬)6月11日上午,備受矚目的二里頭遺址博物館奠基儀式在洛陽偃師市二里頭遺址現場舉行。不久的將來,“最早的中國”將在這里呈現。
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和省委常委、洛陽市委書記李亞,共同為奠基石揭幕。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秘書長張大衛,副省長戴柏華等參加儀式。
二里頭遺址
里程碑式大事,擁有8個“全國之最”
建設二里頭遺址博物館有多重要?
中華文明發源于哪里?《史記》中記載的夏王都在何方?千百年來,這些問題困擾著歷代學者。為了解開這些謎團,1959年夏天,著名史學家徐旭生率隊,在傳說中夏人活動的中心地區豫西,開始了對“夏墟”的考古調查,最終在偃師發現了二里頭遺址,震動世界。
何尊銘文中的“宅茲中國”銘文記載了周初成王開始營建東都洛邑時,在一次祭典上對宗室子弟宣布的誥命。這是最早出現“中國”字樣的出土文獻
陳列于國家博物館的二里頭遺址酒尊
綠松石龍頭部
銅牌飾
銅器
銅鉞
鴨形陶鼎
牙璋
玉刀
歷經幾代考古學家的不懈探索,近60年來二里頭遺址發掘總面積超過4萬平方米,現已發掘出宮城、“井”字形大道,以及鑄銅、燒陶、制玉、制骨等作坊遺跡,出土青銅器、玉石器、綠松石器、陶器、骨器等文物萬余件。
二里頭遺址宮殿區2015年春季發掘現場
據了解,二里頭遺址是經考古學與歷史文獻學考證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最早王朝——夏朝的都城遺存,是同時期規模最大的都城遺址,對研究中華文明誕生、早期國家形成、古代都邑起源等具有極其重要的學術價值。以二里頭文化為代表的夏文明與后來的商、周文明一起,構成了早期中華文明發展的主流,形成了中華文明的基本特質,在中華文明發展史、國家形成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參加儀式的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所長陳星燦說,二里頭遺址博物館建設,是二里頭遺址1959年發現以來,一件里程碑式的大事。
二里頭遺址車轍(東-西)
宮城東墻、東2城門與4號基址
宮城西墻夯窩
陳星燦一連用8個“最”來形容二里頭遺址的重要性:在這里初步探明了東亞大陸最早的核心都邑,發現了中國最早的城市主干道網,發現了中國最早的雙輪車轍,發現了中國最早的“紫禁城”--二里頭官城,發現了中國最早的中軸線布局的大型“四合院”官室建筑群,發現了中國最早的多進院落官室建筑群,發現了中國最早的大型圍垣官營作坊區,發現了中國最早的青銅器和綠松石器制造作坊。還首次在宮殿區發現了成組貴族墓及隨葬的綠松石龍形器。
正因如此,二里頭遺址博物館項目被列入國家《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和《國家文物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是國家的重大文化工程。
洛陽市長劉宛康介紹,二里頭遺址博物館占地208畝,建筑規模3.1萬平方米,總投資6.3億元,計劃2019年10月建成,將成為全國大遺址保護、展示和利用示范區,中國早期國家形成和發展研究展示中心,夏商周斷代工程和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研究展示基地。
2019年建成,先來看看模樣
說起二里頭,很多人都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它是全國聞名的重要遺址;陌生則是因為它身上籠罩著迷霧,難以一睹真容。
二里頭遺址3號基址(北-南)
究其原因,還是因為該遺址的展示不到位。目前二里頭遺址保護設施較為落后,出土文物大部分被放置在庫房之中,對文物進行整理、保護和研究的場所也十分簡陋,這樣的現狀和二里頭遺址的歷史價值不匹配,建設二里頭夏都博物館顯得十分必要。
開工建設的二里頭遺址博物館,究竟什么模樣?
二里頭遺址博物館鳥瞰圖
二里頭遺址博物館效果圖
記者在現場看到展出的博物館造型,古風純厚、韻味十足,既凸顯夏代風貌,又極具現代特色。設計方權威解讀其建筑理念:總體是二里頭臺的意向,大都無城、大國無形,中央王國,威儀四方。
按照“適度超前、留有余地”的原則,設計的二里頭夏都博物館總體建設方案包括二里頭遺址博物館、考古遺址公園和配套工程三部分。
(一)二里頭遺址博物館項目(含早期中國研究中心)。早期中國研究中心的職能是持續開展二里頭遺址的發掘、整理與研究工作,開展文明起源、國家形成等領域的研究和國內外學術交流工作,策劃重大考古發現專題展覽工作等。
二里頭遺址博物館展(藏)品,主要來自二里頭遺址近60年來考古發掘出土的遺物(包括部分搬遷的遺跡)、二里頭文化區內重要遺址出土遺物,以及夏商周斷代、中華文明探源兩大學術研究工程開展過程中留下的文字、圖像資料等,總量預計近4萬件。參照洛陽博物館的年參觀人次,預計二里頭夏都博物館年參觀人次約100萬。
(二)考古遺址公園部分。二里頭遺址博物館是考古遺址公園的有機構成部分,博物館的運營離不開考古遺址公園做支撐。因此,同步建設考古遺址公園十分必要。二里頭考古遺址公園占地613畝,主要建設內容為遺址本體保護展示項目(含古環境模擬展示)。其中:(1)遺址本體保護展示,主要展示內容包括城墻、一號和二號宮殿建筑基址、“井”字形道路、鑄銅作坊遺址、綠松石作坊遺址、祭祀遺址等;(2)古環境模擬展示,主要展示內容包括古環境景觀模擬,建造部分濕地、稀樹草原風貌景觀以及手工業作坊功能區等。
(三)考古遺址公園配套工程。整治工程的主要內容為恢復遺址南側古代洛河的部分河道景觀。同時,還要鋪設、提升連接遺址博物館、考古遺址公園的旅游道路,以及建設相應的配套設施。
打造國內一流,為文化高地建設“立梁架柱”
河南是中華民族和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歷史悠久、文化燦爛,也是全國重要的文物大省。
華夏第一王都
據介紹,該項目計劃在國家相關部門的支持下,建成全國大遺址保護、展示和利用的示范工程,以及早期中國國家形成和發展研究展示中心、夏商周斷代工程和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研究歷程與成果展示基地、考古遺址公園建設與運營典范,提升國家文化影響力,促進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與民生改善。
副省長戴柏華在致辭中說,建設好二里頭遺址博物館,將為文化高地建設夯實“土層”,為文化高地建設“立梁架柱”,讓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新扎牢根基。(資料圖片來源:偃師市委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