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由中國電影電視評論學會、中國電影文化研究院聯合主辦的電影《李雷和韓梅梅》專家研討會在京召開。在中國藝術研究院影視所副所長趙衛防與北京電影學院電影學系副主任楊遠嬰的主持下,中國電影家協會秘書長饒曙光,中國電影評論學會名譽會長章柏青,清華大學教授尹鴻,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周星,影評人史航、周黎明、賽人等眾多專家學者參與研討會。
作為楊永春導演的處女作,這部由張子楓、張逸杰等年輕演員主演的青春喜劇,將“人教版”中學英語教材書上的李雷和韓梅梅搬上銀幕,講述了青少年時期的李雷與韓梅梅的“清新成長史”。它的亮點在于“反套路”。研討會上,眾專家與學者相繼發表了看法。
炎熱六月,國產影片的一股清流
多數國產青春影視作品,少不了受到撕扯、車禍、墮胎等套路,但《李雷與韓梅梅》自始至終清新干凈。
制片人陳永寧在會上發言道:“干干凈凈學習,偷偷摸摸地暗戀某一個男生和女生。這才是我們的青春。”他講道:“事實證明沒有那么所謂的強情節、重口味,電影仍然是成立的。所以這是我們創作上的堅持路線。”
陳永寧
關于這點,饒曙光頗為認同:“青春片的效益遞減,由于缺乏對青春生活的觀照。”聯系到自己的家庭,他認為影片對中學生的狀態表達寫實而有趣。青春年華狀態的傳遞,使他對青春電影的發展有很強的期待。在畫風與音樂上,影片呈現出的基調是溫潤不刺激的健康風格。如同炎熱六月的甘泉,似國產影片中鮮活的清流。
選角無大咖,同步現實氣息
本片中并無大咖,帶來的清新效果卻是始料未及的。小演員張子楓飾演本片女主人公韓梅梅,早在《唐山大地震》中,她就嶄露頭角;在《唐人街探案》影片末尾的邪魅一笑更令無數人對她印象深刻。飾演李雷的則為95后小鮮肉張逸杰。
選角時,有人曾提議用高人氣的情侶檔演員來飾演李雷與韓梅梅,但被80后創作團隊出于“年齡氣質的相符程度”的考慮而集體拒絕。在制片人陳永寧看來,“16歲的演員演16歲的人生”,演員身上賦有的青春氣息是年齡所特有的。
中國電影評論學會名譽會長章柏青說:“真正青少年的美好感情,嚴格地講可能不能稱之為愛情。但屬于青少年的細節與常態能激起你的共鳴與對單純的向往。”
“眾籌”化IP,憑借新鮮、稚嫩呼喚美與純真
現場,饒曙光提出了“情感眾籌”的說法:“IP最大的問題便是如何將現象型的IP,轉化為一個富有情懷的故事,并智慧地進行敘事”。在《李雷與韓梅梅》中,不論是故事、對話、人物狀態,都是在幾千人的高中生中取材,以電影化的方式,將情節進行完整而有可看性的呈現。
比起許多青春片的重口味與不合時宜,這部影片中的新鮮稚嫩,成為對美與純真的真誠呼喚。尹鴻談道:“眾籌的一些趣味細節,包括英語的使用,可能都與這一代人有關,幾乎學生都能從這些老師當中找到自己熟悉的老師,有時候可能不是一個,而是找到一群自己熟悉的老師。”
北京電影學院電影研究所副所長王海洲認為,這部影片雖為IP,但是怎么開發和應用需要智慧判斷力。而此片的優點在于,第一,青春期的切入角度較好。第二,影片的感情朦朧卻真摯,沒有撒狗血,只有陽光向上。第三,影片塑造了一個純美的敘事空間,其中的人物關系是純潔質樸的。
IP在情感、趣味、故事“眾籌”化的同時,不僅收獲了共鳴感,還使影片具備了特有的年代效應。
“重溫校園夢,情歸少年時”,這部承載著無數八零后青春記憶的影片,將于2017年6月9日全國公映。
【文/鄧雅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