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第二個周日是母親節,在這一天全世界都在說著,母親節日快樂。
成為一位母親,有自己的孩子,享受著家庭幸福,多么美好又圓滿的生活,可這些對安藤來說是個例外。
安藤并不想成為母親,母親這個角色對她來說是一種無盡的折磨。
在一個再尋常不過的午后,安藤拍打著懷中出生僅僅八個月女兒。
幾分鐘之后,她雙手舉起女兒,再松開,女兒被扔進了滿是熱水的浴缸。
孩子父親發現的時候,一切都已經于事無補。
悲痛之下,丈夫把安藤告上法庭。
這令人后怕的一切,發生在今天要講的這部日劇中。
《坡道上的家》
《坡道上的家》改編自直木賞作家角田光代的同名小說,圍繞著安藤謀殺女兒的案件展開。
隨著案件審訊開始,關于現代女性面臨家庭和事業如何平衡的問題引起了大眾廣泛探討。
全劇分成多條人物線索,從各種角度向觀眾展示了成為一名“合格”的母親,需要付出怎樣的“代價”。
在日本,大部分家庭組成方式是男主外,女主內。
安藤也是一名家庭主婦,自她生了孩子,就患上了嚴重的產后抑郁。
她整日不分晝夜的照顧孩子、打理家務,每日焦頭爛額,而丈夫在對孩子的養育問題上,是嚴重缺失的。
丈夫對家庭、孩子幾乎屬于不聞不問。
丈夫知道自己的妻子很辛苦,但也僅僅是嘴上說說,并沒有實際上幫妻子照顧孩子。
相反因為小孩子晚上吵鬧大哭,影響睡眠,丈夫一周大部分是時間都住在賓館不回家。
在法庭上,丈夫一面說著妻子狠心,一面又說自己工作太忙、沒有時間,但自己找來了母親幫妻子。
他詢問過身邊的朋友,朋友都說這是正常現象,孩子長大就會好起來。
說是來幫忙的婆婆,其實對安藤頗為不滿。
她埋怨安藤不會照顧孩子,家里亂糟糟的不知道打掃,并且在言語上對安藤冷嘲熱諷。
表面上安藤看起來很正常,但在長期的“喪偶式育兒”下,安藤已經情緒崩潰,終于釀成了這起慘劇。
劇中的主角里沙子,也是一名家庭主婦,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里沙子想要重新回歸社會中去。
安藤案件開庭審理,里沙子成為了陪審團中的一位陪審員。
她一方面要去法庭和其他陪審員分析案件,一面又要照顧女兒,里沙子的家庭問題越來越多。
很久沒有重新步入社會的里沙子,性格有些軟弱,她很自卑,覺得自己什么事情也做不好。
鼓起勇氣踏出這一步的她,非但沒有得到丈夫的支持,還接連受到來自夫家的打擊。
丈夫陽一郎整日在外應酬,一回家就當起了大爺。
坐下張口就吃飯,喝啤酒都不會自己起身去冰箱拿。
里沙子做飯做晚了,還要向丈夫賠禮道歉,一直說對不起。
陽一郎對里沙子做陪審員的事情一直都抱著否定的態度。
參與這起案件陪審以后,里沙子白天沒有時間照顧孩子,就把孩子送到婆婆家。
而隨著婆婆對孩子的溺愛,小小年紀的女兒學會了看大人臉色行事。
女兒明明知道亂扔食物到地上是不對的,但奶奶從來不指責。
小女孩變本加厲,當著里沙子的面把盤子里的食物扔在里沙子面前。
回家的路上女兒耍性子,賴在地上大哭不走,里沙子本想著自己跑到前面,在角落里觀察女兒的反映,或許會女兒會因此不再任性,自己站起身來。
但沒想到這一幕被下班回家的丈夫看到,陽一郎認為里沙子是在虐待女兒。
陽一郎回家不僅指責里沙子對照顧孩子不傷心,而且還悄悄打電話給自己的母親,向母親抱怨里沙子最近神經兮兮。
婆婆白天在家照顧孫女,言語之間也透露著對里沙子的不滿。
嘴上說著看里沙子辛苦,要幫里沙子,其實是總結了陽一郎喜歡吃的飯菜食譜,讓里沙子做可口的飯菜給兒子。
并且婆婆也在勸里沙子,實在兼顧不了就辭掉陪審員的工作。
里沙子一開始也不理解安藤殺孩子的原因,但漸漸發現自己現在經歷的事情,好像和安藤越來越像了。
本就對自己沒什么自信的里沙子,似乎精神也漸漸崩潰。
丈夫和婆婆對里沙子的誤會慢慢多起來,女兒的任性情況更加嚴重。
里沙子想要喝啤酒來緩解緊張的神經,可不過才喝了一罐啤酒不到,丈夫就抱怨里沙子喝酒,還說她會酒精中毒。
有人會說,安藤和里沙子都沒有工作,當然在家庭中沒有地位,沒有話語權,女人要有自己的工作,情況就會好很多。
但真的是這樣嗎?
法庭的另一個聽審女法官,有孩子,也在忙著事業,但每天不管工作到多晚,都得她去幼兒園接孩子。
她想讓丈夫休個育兒假期,丈夫卻在找各種借口說自己請不了假。
女法官質問丈夫為什么,明明當初說好了要一起工作養家,而丈夫卻說,當初答應下來其實是在騙她生孩子,如果不這么說,她就不肯生。
如今照顧孩子的重擔還得要女法官自己抗下來,更令她頭疼的是,婆婆現在開始催生二胎,女法官不知道自己還能撐幾天。
劇中還有一位女性和以上幾位不同。和里沙子在一起工作的陪審團成員里,有一位“女強人”。
她事業風生水起,結婚多年沒有孩子,同事十分羨慕她現在瀟灑的生活,認為她沒有因為孩子束縛自己,活出了自我。
但她并不這么想,相反,她迫切的想當母親,和丈夫商量要做試管嬰兒。
她感到不滿的是,為什么安藤這樣狠心的人都可以做母親,而自己不能。
《坡道上的家》中并沒有一味的把鏡頭對準女性,劇中也側面的展現了把女人逼上“絕路”的男性,在做什么。
安藤的丈夫說自己整日養家糊口不容易,明明安藤之前工資高,還讓安藤辭職在家照顧孩子,但自己薪水又不能讓一家人的生活條件變好。
他在法庭上僅僅說了幾句對妻子疏于關心,陪審團的人就認為丈夫也很不容易,輕易就被“原諒”。
而根本沒人在意到,在這起悲劇中,安藤才是受害者。
里沙子的丈夫做甩手掌柜也不是無跡可尋。
陽一郎的爸爸在家里也是什么事情也不做,只會動嘴指揮以及抱怨,完全按著自己的脾氣在家發號施令。
關鍵是,里沙子的婆婆言聽計從,根本沒覺得有什么不妥的地方。
陪審團中的另一位男性,娶了富家女做妻子,可自己工作水平有限,根本養不起家。
于是妻子對他非常不滿意,讓他每天在公司呆到晚上十點再回家,不然看見他就會心煩,當然這是男人自己說的。
時間長了,既沒有提供給妻兒豐富的物質生活,也沒有幫助解決家里大大小小的問題,他和公司的女同事,還貌似出軌了。
劇中讓我更心寒的是女性對安藤這件事情的態度。
安藤的婆婆再法庭上說,帶孩子很累,但這樣的日子總有一天會熬過去,男人不會來幫你,你要自己加油。
她為什么會說這樣的話?
因為曾經自己是媳婦的時候,她也是自已一人管的小孩,如今她成為了婆婆,相似的歷史同樣復制在兒媳婦的身上,而大家都認為這再正常不過。
可是,生養孩子這件事,為什么責任全都推在女人身上,組建家庭和經營家庭,不是夫妻雙方都應該承擔的嗎?
去年上映的電影《找到你》中,口袋貓就提到過,如今女性想要在事業和家庭之間作平衡,是很難得一件事。
女性又要保持經濟獨立,又要照看孩子,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成為所謂“合格”的母親、妻子,所背負的壓力無疑是巨大的。
更可怕的是,家庭中丈夫、父親一角的“缺席”。
養孩子是女人的事情,女人可以不要把事業看的那么重,要以家庭為主。
而當女人真的成為家庭主婦,又會認為女人連看孩子這件小事都做不好,每天在家吃閑飯,體會不到在外打拼的心酸。
在這樣的雙重壓力之下,安藤走了最極端的一條路,但這樣的故事,卻是真實發生在身邊的。
如今結婚率和生育率持續走低,更多的人開始意識到生養一條生命需要付出很大的責任。
《何以為家》中發生的故事,不也在提醒著我們,生而不養有多么殘忍。
撫養一個孩子長大成人,僅僅靠一個人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
工作可以兩人一起作,孩子也要兩人一起承擔起養育的責任。
互相扶持面對生活中的難關,這不是我們下決心和另一個人組建家庭的初衷么。
劇名《坡道上的家》,是指著安藤的家住在一條長長的坡道上方,每一次安藤抱著女兒向上走時,鄰居都能聽到孩子的哭聲。
這高高的陡坡,同時也存在于安藤的心里。
家庭的重擔,像是永遠垮不過、走不完的坡道,遠處的家,搖搖欲墜著。
日劇依然用我們熟悉的光影,帶著溫柔的暖色講述這個令人心寒的故事。
沙里子越是了解安藤,越開始分不清到底講述的是別人的故事,還是在說著自己。
事件發生后,安藤一直在低頭沉默著,她認為自己作為母親、作為人,都低人一等。
誰都不知道,安藤把孩子扔進浴缸的時候,是懷著多么絕望的心情。
而未來,還會有下一個“安藤”出現嗎?
看到這里的朋友,一定是真愛了,先不要走,口袋貓有重要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