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高山, 喻高尚的德行。景行,大路,比喻行為正大光明,經常“喻以崇高的品行”之意。后以“高山景行”比喻崇高的德行。原出于《詩經·小雅·車轄》。后司馬遷《史記·孔子世家》專門引以贊美孔子:“《詩》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向往之。”這使得本來的意思發生了變化。
gāo shān yǎng zhǐ jǐng háng xíng zhǐ
成語解釋高山, 喻高尚的德行。景行,大路,比喻行為正大光明,經常“喻以崇高的品行”之意。后以“高山景行”比喻崇高的德行。
原詩在《小雅》里,“景”是大的意思,“行”是道路的意思,在此上下文中,“行”讀hang。“行止”的“行”就讀xíng。
但后來將《小雅》中這個句子獨立出來說“高山景行”比喻崇高的德行,便會誤讀為xíng。
“止“語氣詞。
景行(háng 道路)行(xíng 跟隨)止。
高山:比喻高尚的道德。仰:仰望。止:句末語氣詞。意為品德崇高的人,就會有人敬仰他。后比喻對崇高品德的崇敬、仰慕。
夫豈不懷,愿言敏德,啜菽飲水。(唐·王勃《倬彼我系》)
高山仰止注:歷代學者對“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之釋義都有分歧。
比如說對某某同志的事跡高山仰止,難以企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