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平
插圖|來自網絡
好的婚姻是什么樣子的?
答案有千萬種,但終歸有一點“安全感”,是婚姻中的必須品。這種必需品不止女人需要,男人也一樣需要。
這是一個對未來的期許,是男女之間在感情中相互依賴的方式和保持愛情的動力。很多時候我們會錯以為,身正不怕影子斜,我沒有做過便不能既成事實。
可是在婚姻生活中抱有這種想法和態度,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表現。而懂得和異性保持距離才是對于婚姻的分寸感,是對婚姻中雙方相互間的一種尊重。
最近張大哥的妻子和一個異性朋友走很近,經常約著一起吃飯,手機聊天到很晚。張大哥實在無法忍受內心的煎熬,就偷看了老婆手機。
聊天記錄中的內容倒也很正常,先是妻子要給對方介紹一單生意,后來變成了正常的生活內容討論,再后來有一次又給對方介紹女朋友。
雖然單看言辭還是覺得兩個人之間倒是很客氣,可是聯系的過于頻繁,還是讓張大哥覺得不舒服。于是兩個人之間的爭吵次數增加了,雙方都覺得對方不可理喻。
好在最后經過懇談和調解,張大哥的妻子也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有不妥,雖然在行為模式上改變了,但是張大哥依然在心里難過了一陣。
我們的一生之中會不斷遇到和結交到不同的人和朋友,但其中有一個界限是婚姻,結婚前我們都是單純的個體,結婚后就要相應的承擔更多的責任。
所以與異性交往的時候還要注意程度與頻率,什么事情能做,什么時候哪些事情千萬不要去觸碰。
第一,婚后和異性朋友交往要有分寸感,注意言行
異性朋友之間的關系其實是非常微妙的,這是一種異性相吸,相互欣賞的交流方式,但也存在著一定的危險性,那就是究竟某一階段是否會打破普通朋友的關系,成為好的知己甚至是愛人。
如果我們單身,那么可以毫無顧忌的交往異性朋友,曖昧也許會成就一樁姻緣,可是如果有了婚姻的束縛,就千萬不要打破這一層關系。
如果雙方都有了各自的家庭,就更要注意分寸感,保持距離,保持底線。真正的朋友,他會懂得言行一致,在思想上,行動上都會你保持交往上應有的距離。
第二,即使再好的異性朋友,也不要插手別人夫妻間的事情
很多人都稱自己的男閨蜜,只是閨蜜。但是他卻有一種功能,知曉對方的所有心思,成為對方情感上的垃圾桶,精神上的慰藉。
可是不論兩個人關系有多清白,有多親密,無論如何也不要去插手別人夫妻間的事情。即使對方在婚姻中出現了多少錯處,都是他們兩夫妻之間內部的家庭糾紛。
你能夠知曉對方情感上的問題已然是越界了,再插手去管,只能將對方的夫妻關系推到谷底,加速家庭關系的破裂。
當然作為一個傾聽者,在對方分享隱私的時候,不要刻意往反向的方向去引導,也切記不要大嘴巴發這件事,告訴更多的人。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空間,千萬不要用關心的借口過度去干涉。
第三,和異性保持距離能夠避免關系變質,利于守護家庭
其實經營婚姻是一項極難的學問,這不但意味著責任,忠誠,包容和體諒,還考驗著每個婚姻中的人的自控能力。
婚后和異性之間無論關系有多好,都應當保持距離,因為人性使然,能夠做好朋友兩個人必然有意趣相投之處,每個人都對喜歡的事物都會有占有欲。
長久以往的近距離接觸會使得兩個人產生一種誤會和錯覺,一旦某一次情緒失控,就很容易陷入無法回頭的地步。
而與異性親密交談,私下頻繁見面,長期保持聯系,一定會讓伴侶產生一種誤會,而夫妻之間一旦失去信任,婚姻就變得岌岌可危了。
三毛曾說過“朋友再親密,分寸不可差失。”
而這個分寸感就是男女交往中的“距離感”,一個成熟的已婚之人就應該懂得避嫌,和異性保持該有的距離,給婚姻以穩定、信任。
主動和異性保持距離,是對婚姻的重視,是對愛人的心疼,婚姻中還愛著對方的人,不會看著自己的愛人難堪、婚姻瓦解。
什么是保持距離?就是對于已經有另一半的人來說,肩膀,臂彎,懷抱,副駕駛,都該是留給另一半的專屬,這是底線,也是原則。
有太多人,都錯誤的理解了“異性朋友”幾個字。把所有的曖昧不當回事,對自己有著莫名的自信,以為一切都在自己的把控之中,甚至還將曖昧誤當作對友情的一種維持。
可正是這種心態,讓婚姻中的另一半看不見兩個人的未來,以及你對這段感情的在乎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