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每分鐘所接受的從太陽來的能量是90拍焦耳(1拍焦耳=10的15次方焦耳),這真的很多,足夠滿足人類千倍的能源需求了。然而,地球差不多也向太空反射差不多同等多的熱量。雖然地球在逐漸升溫,但那是另外一回事了。
所以如果能量同進(jìn)同出,那我們是怎么使用能量的呢?
其實最重要的不是能量這么簡單,而是有用的能量。能量如果以低熵的形式出現(xiàn),它就是有用的。一個密閉體系中的能量(比如電池)從來都不會變化,當(dāng)然能量是恒定的,但是這些能量可以有不同的利用價值。
一個大壩后面的水有足夠的有用能量,它們會不停流動,直到兩端的能量相等,但是卻不會倒流會大壩后面。還有,在熱水中的冰會不停地融化,除非冰河水達(dá)到了同樣的溫度,你從來沒有見過一杯微熱的水,在加熱時突然生成一塊冰吧?即使這樣總能量還是不變的。
所以,有用的能量是可以應(yīng)用的,低熵,不平衡的能量。比如轉(zhuǎn)動汽輪機,推動活塞,融化冰塊。
然而無用的能量并不能被應(yīng)用,它會靜靜地在那里以廢棄的熱量,噪音,或者一個球的勢能的形式存在,我們也不能把它們怎么樣。比如,石油和空氣攜帶著有用的低熵的能量。使它們?nèi)紵饋恚覀兛梢宰屲嚰铀伲瑒x車,停車。
這個世界的能量總和保持不變,但是有用的化學(xué)被轉(zhuǎn)化了無用的高熵的熱量和噪音,這些能量還在,但是我們不能重復(fù)利用它們給車加速,這些能量就不可被利用了。
這種現(xiàn)象也適用于地球。太陽向我們發(fā)送便利的,有用的,低熵的能量,主要以可見光的光子形式發(fā)送,這些能量經(jīng)過地球上的多種程序被吸收,最終我們將它們以更高的熵的形式輻射出去。
我們每接受一個可見光子,就向宇宙輻射出大約20個紅外光子,即使能量的出入達(dá)到了平衡,能量的熵變高了20倍!
事實上,太陽只是因為它是一個昏暗寒冷的天空中一個炎熱,明亮的亮點才成為能量的來源,如果整個天空的溫度都和太陽相仿,我們會收到更多的能量,但是地球會很快變成高熵平衡,伴隨著地球上太陽般的熾熱,所以生活,開車這種情況下就不可能了,不是因為沒有充足的能量,而是所有的能量都是一樣的平衡,所以所有能量都沒有用,萬物歸于寂靜,時間軸也停止了,因為它不再有任何意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