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1940字,預計閱讀時5分鐘)
全面牛市系列研究第3篇,前兩篇見文末鏈接。
攻擊手指數是指特定時間攻擊能力強,爆發力強的指數。注意不是指的是整個全面牛市都漲的多,只要滿足以月度為單位連續領漲的都可以歸為這一類。
連續領漲的月份越多,漲的越多,也越容易識別并把握這種機會。
容易識別,意味著可以只在這些攻擊手指數強勢領漲的時候使用,并且通過指數輪動可以實現整體盡可能長時間保持強勢。
強調容易識別這個要求提高的是系統的容錯能力。
相同類型的才可能輪動,所以還得分開說寬基指數、行業主題指數。
3.3 攻擊手指數(寬基)
寬基指數并沒有統一的定義,它至少是跨行業的指數,更一般的指的是按市值劃分的指數。
在寬基指數集合中尋找攻擊手指數,是為了在這些攻擊手中進行輪動,也就是通常所說的二八輪動。無論是且慢上張翼軫老師主理的組合“Earl二八輪動”,還是蛋卷基金上的“二八輪動C”、“二八輪動C Plus”策略,“二”和“八”指的都是滬深300指數和中證500指數。
這樣的組合優劣不做評價,只是數據表明,這樣的組合放在2014年全面牛市中,收益不夠好。
仍然根據這個系列第1篇中的基礎紅綠表格繼續分析,得出的結果是這樣的:
上面表格中,只保留了至少連續3個月領漲的指數,放眼望去明顯連續紅綠交錯,沒錯,這就是希望的效果。夢想中的結果就是,持有品種從頭紅到尾(夢話)。
3.3.1 “八”:小市值指數
表格里8個備選小市值指數分為三類:創業板、中小板和中小創,顯然最好的是創業板指和創業板50,特點是連續三四個月搓,然后連續四五個月雄起。這兩個繼續比較的話,其實沒有多大區別。但我個人更傾向于創業板50,創業板指100支成分股里選50個的規則還是要好一些的。
創業板指對應的基金很多(多達26支),絕大多數是被動跟蹤指數,規模最大的是易方達創業板ETF(159915),2億元以上規模的都超過了10支基金,目測各產品跟蹤指數效果上沒有啥區別,畢竟控制跟蹤誤差是被動型指數基金的立身之本。值得一提的是天弘創業板(A類001592,C類001593),亮點是綜合費率更低。有一只指數增強基金融通創業板,但是超額收益并不是很穩定,去年還跑輸過指數。
創業板50指數對應的基金只有華安一家公司的ETF(159949),規模很大,現在熊市都能超過70億,流動性完全沒問題。
除了單純的創業板,中創400指數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中小板和創業板中最大市值的500支股票構成中創500,減去中創100的成分股就是中創400的成分股了。所以它的收益等各方面均介于中小板和創業板之間。這個指數對應的基金是嘉實中創400ETF/聯接A/聯結C。
簡言之,小市值指數這3個選擇哪個做攻擊手幾乎不會有多大差別的,并不用太糾結。
3.3.2 “二”:大市值指數
這里面唯一一個大市值指數是中證100,全市場中市值最大的100支股票組成的指數。之前一直呼聲很高的上證50和滬深300呢,和中證100對比是這樣子的:
挑選攻擊手我們需要的是:1、連續領漲月份多;2、連續領漲月份同樣多的情況下,這期間漲幅越大越好。
所以,優先級:中證100>上證50>巨潮100>滬深300。盡管滬深300的總收益是最多的,不好使。
中證100指數對應的基金很多:
值得一提的是還有3支指數增強型基金,其中中銀中證100(163808)和寶盈中證100(213010)還具有長期穩定的超額收益,都是好基金:
順便說下,這個研究糾正了我之前認為的上證50是最適合輪動的的印象,不是它,而是中證100更好一些。這個結論在2008年11月1日到2009年8月1日的小牛市中也成立,中證100收益比上證50略高一些(差別很小)。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做指數輪動最好用對應的指數基金C類,申贖費率低,輪動成本也就低。雖然這些的成本相對于牛市品種切換的超額收益很少,雖然我主張的切換并不頻繁(因為我主張的輪動前提是機會容易識別),但成本的事能降低一些總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