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如何正確理解嗎?
你知道緣木求魚、杯水車薪、揠苗助長這些成語都出自哪里嗎?
你能說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在當下如何解釋嗎?
你還記得“北冥有魚,其名為鯤”的文言文怎么背誦嗎?
如果你不停的地搖頭,那就說明你真的應該讀書了,而且要讀“大書”,增加知識的深度和厚度,要不在別人侃侃而談時,你只能支支吾吾,邁不進別人的圈子。
但相應的年齡階段該讀哪些書你知道嗎?
關于讀書,臺灣大學傅佩榮教授建議:
30歲之前要讀儒家,40歲之后讀道家,50歲左右讀《易經》。
30歲以前你正投入社會,準備成家立業,一定要積極的入仕,當然要學儒家,“以孔子為師,與孔子為友”。
40歲開始學道家,你已對人間冷暖、人性善惡有了更全面的認識,應該用道家的智慧將人生看成一個整體,逍遙一些。
50歲左右則要讀《易經》,學會把握生命的全局,提升生命的境界。
01
為什么學習國學經典很重要?
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楊振寧曾說過:我從30歲以后,做人處事全靠孟子。
這是為何?
他曾解釋道:讀《孟子》使我終生受益。《孟子》里很多儒家哲學影響了我后來的人生觀和為人處世的態度,對于社會結構、物理結構的認識也有很大的影響。這些遠比父親那個時候教我微積分要有用得多。”
楊振寧是物理學界的權威,他做人處事卻不靠物理學,不靠數學,不靠化學,而是靠國學。
可見國學不只是書本上呆板的文字,更是可以帶給人力量的動力。
國學不昂貴,但很奢侈。
沒有長時間的學習,是不會體會到樂趣的。
美國記者勞特斯曾經問李嘉誠先生:你能成為華人首富,是因為什么?
是勤勞?是比別人聰明?還是比別人更會溝通?
李嘉誠就用兩個字回答:氣概。氣概是什么?它一個人由內而外展現出的強有力的精神面貌。
勞特斯再問李嘉誠:你這種氣概是怎么培養出來的。
李嘉誠先生感嘆:兒童時期學的《三字經》、《千家詩》、《詩經》、《老子》、《莊子》等,這些知識彌足珍貴,它令我終身受益。
國學很抽象也很可貴,就看你有沒有把它融入到血液里面。
教育學家朱永新教授曾經說過:“一個人的精神啟蒙,往往始于傳統經典的滋養。人們習慣將國學經典比喻為母乳。母乳的價值在于她不可替代。”
即便現在,馬云走到哪,一本《道德經》也會隨身攜帶。他說自己重復看的書有3本,其中兩本就是國學經典《論語》和《道德經》。
但對于經典作品,由于我們略知一二,自認為自己很有學識,想當然的脫口而出“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六十而耳順”,但捫心自問,又有多少人從頭到尾認真地讀過《孟子》《論語》呢?
02
如何輕松學習經典文化?
在當前的國學熱中,不懂裝懂的偽國學大師屢見不鮮,淺嘗輒止的“皮毛”國學普遍存在,各種版本的國學著作也是良莠不齊。
拿起這些經典文集,發現原文讀不懂,生僻字不會讀,即使讀懂了也不知道什么意思,即使讀懂什么意思也不知道如何靈活應用。
那不妨跟著傅佩榮學習國學吧。你可能不禁要問,為什么要跟著他學?
傅佩榮教授
傅佩榮本人是臺大哲學研究所碩士,美國耶魯大學哲學博士。曾任臺大哲學系主任,比利時魯汶大學、荷蘭萊頓大學講座教授,是中國國學研究的領軍人物和開拓者。
同時他也是央視《百家講壇》、鳳凰衛視《國學天空》的嘉賓主持,被《民生報》評選為大學最熱門教授,是提出“將國學運用到生活中,用儒道學說解決實際問題”的先驅。
曾師從國學大師南懷瑾先生、哲學大師東方美和余英時先生。
隨便翻開哲學書架,上面一定有傅佩榮先生講解的國學經典書籍,并且評價都在千條以上。
且他解讀國學五大經典,每本豆瓣評分都在7.5分以上,是備受年歡迎的國學導師。
今天,給大家真誠推薦傅佩榮的這套 《傅佩榮詳說經典系列》(6本精裝) ,是一套精致的國學讀本和修身指南,放在書架上也是給你賺足面子的“大書”。
03
你為什么值得擁有這套書?
這套《傅佩榮詳說經典系列》(6本精裝),包含傅佩榮對儒家經典《論語》《孟子》《大學》《中庸》,道家經典《老子》《莊子》,以及《易經》的深入淺出的解讀。該套書跨越了文學、歷史與哲學,可以說是一部百科全書式的作品。
國人學習經典文化必讀書目
《論語》《孟子》《老子》《莊子》《大學中庸》《易經》是國學領域中地位很重要的6部經典。
內文簡體橫排,加注拼音,白話釋義
內容配以詳說注釋,以講座式的雅俗共賞和通俗易懂的娓娓道來。
專業精裝鎖線工藝,實現180°平攤閱讀。
布面精裝,選用進口布面材料和精細裝幀工藝制作而成,適合珍藏、送人和自己學習。
點擊下圖立即購買
一
《人能弘道·論語卷》
教會你人與人之間究竟應該如何相處
《人能弘道:傅佩榮談論語》
如果一生只讀一本書,答案當然是《論語》。
傅佩榮潛心研究《論語》20余年,苦于歷代各家對很多章法沒有達成共識,所以傅佩榮另辟蹊徑,采取西方哲學訓練方法,更加深入的研究:它應該說什么?它想要說什么?它能夠說什么?它應該說什么?最后整理出完成的知識系統。
“以孔子為師,與孔子為友,”這是每個人都可以做大的,也是人生中最美好的事情之一。
二
《人性向善·孟子卷》
教會你一些實用的為人處事的方法
《人性向善:傅佩榮談孟子》
對于《孟子》中的“性善”一詞,歷代有很多注解,如宋朝朱熹就認為孟子主張“人性本善”。
但傅佩榮教授認為,孟子的意思并非“人性本善”,而是“人性向善”。
雖是一字之差,卻不可不辯。
如果不明白“人性向善”的道理,不但無法理解孟子,更無法理解整個儒家思想體系。
傅佩榮教授設法排除兩千多年來人們對《孟子》的誤讀,帶領讀者從原典本身去思考和學習孟子的思想。
《人性向善:傅佩榮談孟子》全書根據傅教授孟子系列講座整理而成,突出地體現了傅教授對儒家哲學數幾十年的研究心得。讓一般讀者均能跨越文字的障礙,在儒家思想的引導下,逐漸了解人的內在價值,慢慢走向完美,把一生過得絢爛而充實。
三
《究竟真實·老子卷》
告訴你走得太舒服的路,都是下坡路
《究竟真實:傅佩榮談老子》
傅佩榮教授指出,不了解老子,就無法欣賞道家;未能欣賞道家,對于中國文化就少了一分親切與喜悅幸福的感受。這是我們無法承受的損失。
《老子》全書只有五千多言,但是字字珠璣,句句可以當成座右銘或警世格言。許多人一生只是奉行老子的一兩句話,如“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為學日益,為道日損”等,就能做到全身保真,安其天年。
學了道家,才知道何謂“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四
《逍遙之樂·莊子卷》
告訴你心胸坦蕩便是自由
《逍遙之樂:傅佩榮談莊子》
傅佩榮認為:《莊子》的深刻思想,是值得我們一生向往與時時品味的精神盛宴。
《逍遙之樂:傅佩榮談莊子》是傅佩榮解讀莊子本人思想和《莊子》一書所蘊含哲理的全新作品。四十年來,傅佩榮教授首次在大陸公開自己詳說莊子的文稿,展現這部“奇書”奇妙想象力與妙筆交織的魅力,帶領讀者遨游莊子無限廣闊的逍遙天地。
在傅佩榮通俗生動的闡述中,每位讀者都可以與莊子一起逍遙而游。
五
《止于至善·大學中庸》
如何坦然應對職場難題
《止于至善:傅佩榮談大學中庸》
我們都知道《大學》篇收開宗明義所說的三綱領:“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
那么,什么是止于至善?為何要止于至善?如何才能做到止于至善?
要想弄清楚這些問題,就必須充分理解《大學》這部經典。
在詮釋這兩部經典時,傅佩榮教授一方面從經典本身的主要概念入手,綜合歷代和當代學者的研究成果,做出了準確的注釋和獨具個人見解的解讀;另一方面也十分注意將經典所說與今日生活經驗相互印證,幫助讀者跨越時代的差異,去領會古代先賢的理想和價值觀念,以其智慧和教誨來指導當代的人生。
六
《樂天知命·易經卷》
告訴你如何把握自己的命運
《樂天知命:傅佩榮談易經》
提起《易經》與占卦,很多人最先想到的大概是:這不是迷信嗎?
《易經》不是算命,更不是迷信。
《周易》絕非普通的占卜書,而是一部研究宇宙中所有變化原理的哲學巨著。它非但不是封建迷信的產物,反而是中華智慧之源,《十三經》之首。
《周易》是上古典籍,用詞古奧,句意艱深,給初學者造成極大的學習困難。但《樂天知命:傅佩榮談易經》根據傅佩榮教授講解《易經》的錄音筆記整理而成,解說清楚流暢,生動自然,極有效地降低了學習門檻。
在書中,傅佩榮教授不僅用通俗生動的語言講解了全本《易經》,還附上了占卦方法的詳細說明。只要有恒心,一天讀兩卦,大約一個月便可看完一遍。
如果按照本書所示范的方式進行占卦,得出結果之后,再仔細研究所得之卦辭爻辭,相信半年下來,《易經》將會成為你生活中的良師益友,勝過一般所謂的專家或顧問。
為什么要學先秦經典?
傅佩榮教授說:
儒家經典“四書”展現了“極高明而道中庸”的特色,提供了我們今日所需要的價值觀,對我們的社會及生活極具啟發作用。
然而,人到中年,如果只有儒家思維,就會發現生命的格局有限,所以還需要學習道家和《易經》,讓生命獲得真正的安頓。
所以,我們若想在這短暫的人生中實實在在做出點成績,就必須要讓自己的內在有一個足夠強大的依托,強大到無論我們處于人生中的哪個階段,遭遇何種命運,都能從中獲得能量,汲取智慧。
在中國,最有力量、最擔得起“經典”之名的書,恐怕非傳承了幾千年的先秦古籍莫屬。
閱讀古籍,是一場智慧的修行。這一修行的全部意義,便是幫助我們找到真正的安身立命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