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2017年CPI同比上漲1.6%,PPI增幅近六年首度轉正,為上漲6.3%,物價平穩的湖面下似有波瀾,當前通脹勢頭如何?PPI漲幅會向CPI傳導嗎?
來源:Wind
國家統計局1月10日發布數據顯示,2017年CPI同比上漲1.6%,PPI增幅近六年首度轉正,為上漲6.3%,物價平穩的湖面下似有波瀾,當前通脹勢頭如何?PPI漲幅會向CPI傳導嗎?
1、2017年12月CPI、PPI環比無減弱跡象。當月環比增長分別為0.3%、0.8%,均為去年四季度最高值,物價整體漲勢并無減弱跡象。從季節性看,對2002年來每年12月的物價環比取平均值,近16年CPI環比平均上漲0.49%,PPI環比平均上漲0.02%,這樣看來,當月CPI環比漲幅不算高,而PPI卻大大高于季節平均水平。
2、短期PPI漲勢或不會明顯減弱。中國大宗商品價格指數(商務部每周公布)1月8日上升至140.88,創2014年1月以來新高,而中國大宗商品價格指數與PPI同比走勢基本同步。
另外,制造業PMI購進價格指數與PPI環比變化趨勢高度一致,12月制造業PMI購進價格指數為62.2%,處于高景氣位,短期大幅下滑概率低,近2月PPI環比或維持正增長。
3、PPI上漲終會傳遞至CPI。現有研究表明,在2012年以前,中國物價有CPI上漲帶動PPI的特征,也就是下游需求帶動上游價格上漲,但是2012年后CPI和PPI傳遞關系弱化,兩者走勢有點分道揚鑣。不過,通脹形成通常有兩種因素:供需失衡和成本上升,當前這兩種因素都有抬升通脹水平的趨勢。
供給側改革導致上游產業供給收縮,在鋼鐵、煤炭行業體現尤其明顯,1月8日中鋼協鋼材價格綜合指數上升至120.47,處于2011年10月以來高位。
2018年供給側改革仍將深入推進,上游漲價對中游產業利潤擠壓還會持續,這將推進中游產業去產能,中游行業中更多是私營企業,從而去產能進程的市場化程度理應更高,中游去產能進程或決定PPI向CPI傳導順暢程度,可以肯定的是,上游漲價很大程度上終會由下游終端消費者來負擔。
4、2018年通脹中樞溫和上移,高通脹風險低。上游價格對下游物價的傳導壓力在2018年將顯現,Wind統計近一個月機構對2018年CPI、PPI預測平均值分別為2.4%、3.3%,終端消費物價將比2017年提升0.8個百分點。
2018年高通脹風險低,金融監管趨嚴、貨幣政策邊際收緊,沒有形成高通脹的貨幣環境。2018年金融去杠桿和金融防風險下,貨幣增速和貨幣流通速度都明顯放緩;另外,美聯儲量化寬松十周年之際,全球正在進入一輪全面的緊縮周期,中國貨幣政策有邊際收緊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