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 藥劑科 石浩強
感冒是一種常見病與多發病,一般多為病毒所引起。感冒的治療主要以對癥治療、抗病毒治療及免疫調節治療為主,當然當感冒并發細菌感染時,應當選用抗菌藥物。感冒的常見癥狀為鼻塞、噴嚏、流涕、發熱、咳嗽、頭痛等。雖然很多家庭都自備有抗感冒藥物,但其實感冒是自限性疾病,即發生發展到一定程度后能自動停止,并能逐漸恢復痊愈,并不需要特殊治療,只需對癥治療即可,事實上即使不進行藥物治療單依靠自身免疫力也可以痊愈的疾病?,F實生活中,當感冒來臨時,很多人急于痊愈,可能會中藥、西藥、中西“混血兒”等多種感冒藥物一起服用,或者覺得一種感冒藥不“給力”就立馬換用另外一種。事實上這些做法隱患多多。
常用的抗感冒西藥多為復方制劑,一般由解熱鎮痛藥、抗組胺類藥物、收縮血管的成分及鎮咳、祛痰藥等組成。
主要有撲熱息痛、阿司匹林、布洛芬等,可以緩解由于感冒所引起的發熱、頭痛、關節痛和肌肉疼痛等。主要包括撲爾敏、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具有抗過敏,減輕感冒引起的卡他癥狀等作用。收縮血管的成分主要有偽麻黃堿、麻黃堿,具有收縮血管、舒張支氣管的作用,可以緩解鼻黏膜充血所引起的鼻塞癥狀。主要有右美沙芬、氨溴索等,可以緩解感冒所引起的咳嗽、咳痰等癥狀。雖然抗感冒藥大多數為非處方藥(OTC藥物),不需要憑借醫生處方就可以直接到藥店購買,換言之相對較為安全,但是藥三分毒,藥物必然會存在相應的不良反應。解熱鎮痛藥的常見不良反應為對于胃腸道的刺激作用,可損傷胃黏膜,所以一般應該飯后服藥。此外,部分藥物在超過安全劑量后還可能會引起肝損傷,如對乙酰氨基酚大劑量時(國外定義>4g/天,國內一般從嚴定義為>2g/天),就可能會誘發不可逆的肝損傷。抗組胺藥物的常見不良反應為中樞抑制,可引起嗜睡、疲乏等癥狀。收縮血管的偽麻黃堿與麻黃堿為易制毒品,具有加快心率、升高血壓的不良反應。鎮咳成分,如右美沙芬可引起口干、便秘等不良反應。中醫藥在我國源遠流長,很多人覺得西藥副作用大,會去選擇中成藥來治療感冒,藥店里的藥物也是琳瑯滿目,讓人看花了眼。事實上,中醫認為感冒分為風寒與風熱兩種,風寒感冒的特點為惡寒重、發熱輕、頭痛、身痛、流清涕、咳嗽、吐稀白痰、口不渴或渴而喜熱飲、苔薄白。風熱感冒則發熱重、微惡風、咽干、想喝水、咽喉紅腫疼痛、咳嗽、痰黏或黃、鼻塞黃涕、舌尖邊紅、苔薄白微黃。風寒感冒主要通過一些辛溫解表、宣肺散寒的草藥如荊芥、柴胡、防風、麻黃等進行治療;風熱感冒則通過辛涼解表、疏風清熱的草藥如金銀花、連翹、黃芩、薄荷、牛蒡子等進行治療。感冒時,有些人為了迅速克服癥狀,可能會同時服用不止一種的抗感冒藥物。此時應當特別注意多種藥物之間是否存在相同的成分,以免攝入過量而引起不良反應,尤其是當西藥合用的時候。例如日夜百服寧與泰諾,都含有對乙酰氨基酚、偽麻黃堿、撲爾敏、右美沙芬,合用后遺患多多。此外,中成藥為多種草藥的復復方制劑,在成分上也存在著重復的可能,且有些“混血兒”也含有西藥的成分,如強力感冒片、新復方大青葉片、感特靈膠囊中均含有對乙酰氨基酚。如前所述,感冒一般是自限性疾病,痊愈與發病同樣需要一定的時間。感冒時,服用西藥對于緩解癥狀有好處,但不能忽視不良反應的存在,辯證地說:用對了是治病的良藥,用錯了則會成為致病的“毒藥”;服用中成藥可能沒有立竿見影的效果,但同樣有副作用的問題,所以提倡“慢病慢治、急病急治”是有道理的。西藥在成分上較為接近,若感覺效果不佳想換用其它藥物應當特別注意成分上是否有重復之處。換用時,采用間隔給藥的方法較為適宜,比如一種藥物退燒效果不佳或者出現嚴重的不良反應,應該至少間隔6小時左右才能換用另外一種作用機制不同的藥物。還有,草藥、飲片與非甾體抗炎藥是否存在著相互的作用和影響尚不明確,如無必要應當謹慎聯用。綜上所述
感冒是自限性疾病,更是自身免疫系統的調整和重建的過程,得病了切莫憂心忡忡。合理、安全用藥對于緩解癥狀是有好處的。
服用感冒藥應避免聯合使用有重復成分的藥物,不要輕信OTC藥物。
心臟病、高血壓患者在服用含有偽麻黃堿和麻黃堿成分的藥物時應當慎重,以免誘發心血管疾病。
高空作業者、駕駛員、操作精密儀器的感冒患者不宜服用含有中樞抑制成分的感冒藥。
服藥2~3天后仍沒有癥狀改善的患者,應當及時就醫。
感冒時,換藥是可行的,但務必注意必要的時間間隔。
草藥的量效關系尚不明確,作用機制尚不清楚,尤其在與西藥(如非甾體抗炎藥)合用時需要格外謹慎。
切莫諱疾忌醫,感冒該用藥時就應當就醫、用藥,“硬挺”的后果很嚴重。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