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媽媽判斷寶寶是否需要吃奶,就是看寶寶有沒有哭,寶寶一哭媽媽就會以為是尿布濕了或者說是肚子餓了。但是寶寶哭的原因是很多的,寶寶一哭就喂養(yǎng)這種方式不利于寶寶的良好飲食習慣的形成。
新生兒喂養(yǎng)不是一哭就喂
新生兒胃容量小,吃奶很不規(guī)律,一天可能吃很多次,這是一個很普遍現(xiàn)象。按需喂養(yǎng)更符合新生兒的生理特點,而且寶寶的吮吸可刺激媽媽體內(nèi)催乳素的分泌,使乳汁分泌更多,也就是說寶寶吃得越多,媽媽乳汁分泌就越多,這樣新生兒吃飽喝足,生長更快,心理上也容易滿足。
但是,很多父母都認為寶寶一哭就是餓了,需要馬上喂奶。事實上,新生兒啼哭的原因很多,除了饑餓會啼哭,尿布濕了、受到驚嚇了、想要人抱了或者想活動了等,都會引起啼哭,所以你要學會觀察判斷。新生兒啼哭時,先幫他排除不適,然后才考慮是否餓了,需要喂奶的問題。如果寶寶一哭就喂,不但不利于養(yǎng)成寶寶的飲食規(guī)律,而且媽媽會得不到充足的休息而疲勞,乳汁分泌就會減少。
新生兒喂養(yǎng)應按時兼按需
母乳喂養(yǎng)一般每隔2小時喂一次奶,每個奶頭的吸吮時間約為10~15分鐘;人工喂養(yǎng)的喂奶間隔可以稍長一些,每次約2~3盎司,愛睡覺的新生兒應按時喚醒喂奶。如果新生兒不哭不鬧,每天換6次尿布,睡眠好,體重正常,這說明奶量足夠。新生兒也知道饑飽,當已經(jīng)吃飽時他就會停止吸吮或吸吮速度放慢。過飽會表現(xiàn)為溢奶、大便增多。喂養(yǎng)不足的新生兒主要表現(xiàn)為小臉不胖、皮膚皺折、喂完奶后嬰兒還是像沒吃飽似的。
1~3個月嬰兒喂養(yǎng):數(shù)尿布
這個年齡段的嬰兒有3~6周的快速生長階段。在此期間應注意多喂奶,保證營養(yǎng),以滿足其生長發(fā)育的需要。判斷嬰兒是否吃飽的方法有兩種:一是監(jiān)測體重;一般來講,人工喂養(yǎng)的嬰兒體重增加的速度大于母乳喂養(yǎng)的嬰兒。二是數(shù)每天換下幾塊尿布;平均不應少于6塊。人工喂養(yǎng)的嬰兒一般每隔4小時喂一次奶,而母乳喂養(yǎng)的嬰兒應多喂幾次,因為母乳易消化。
嬰兒吃不飽時有下列表現(xiàn):
1)在一側(cè)乳頭吸吮不到10分鐘;
2)臉瘦、皮膚皺折;
3)喂完奶后仍像沒吃飽似的。發(fā)現(xiàn)上述表現(xiàn)時應加大奶量。對母乳喂養(yǎng)的媽媽來說,應注意休息,攝入有助于催乳或營養(yǎng)好的膳食,盡量讓嬰兒多吸吮奶頭,這樣可刺激泌乳。人工喂養(yǎng)的嬰兒到2個月時,每次喂乳的量應在4~5盎司,到滿3個月時,每次應喂5~6盎司奶。如果喂奶后嬰兒溢奶,大便多,這是過飽的表現(xiàn)。
4~7個月嬰兒:挺舌反射與輔食
這個年齡段的嬰兒多數(shù)已開始添加輔食。添加輔食的前提條件應該是:
1)嬰兒挺舌反射消失;這種反射的作用是防止外來異物進入喉部,導致嬰兒窒息。所以,若反射不消失,喂入嬰兒口中的食物會被推出來。
2)嬰兒應能夠豎起腦袋;這時的嬰兒可以不會做,但腦袋必須豎起來,以便添加輔食。
3)嬰兒應對食物感興趣;當懷抱嬰兒在飯桌旁就餐時,嬰兒凝視著飯菜,并會伸手去抓,這顯然到了該給他添加輔食的時候了。
在如下幾種情況下,應推遲添加輔食的時間:
1)有家族性食物過敏史;
2)早產(chǎn)兒;它的吸吮-吞咽-呼吸功能發(fā)育或協(xié)調(diào)需要較長的時間。
3)試圖添加輔食時嬰兒不予理睬。
通常,首先添加的輔食是米湯,將湯匙放在嬰兒的嘴邊,讓嬰兒聞聞味或嘗一嘗。最初喂入嬰兒口中的米湯可能不多,多半被撒在嬰兒臉頰、圍嘴或其他地方。不過請不必著急,慢慢來。一旦嬰兒已適應谷類輔食后,就應添加蔬菜和水果了。因為人們天生偏愛吃甜食,而過多的甜食又對孩子未來的牙齒不利,所以要盡量限制嬰兒的攝糖量,盡可能以胡蘿卜汁或土豆泥替代含糖量高的蔬菜或水果。
在添加輔食的同時,要時刻注意嬰兒對食物有無過敏反應。以下是食物過敏反應的幾種可能表現(xiàn):
1)脹肚;
2)嘴或肛門周圍出現(xiàn)皮疹;
3)腹瀉;
4)流鼻涕或流眼淚;
5)異常不安或哭鬧。若出現(xiàn)上述任何現(xiàn)象,都應停止添加輔食。
有些輔時應該推遲添加時間,有的甚至要推遲到1周歲以后。如,蛋清、牛奶、柑桔類水果和果汁、蜂蜜等。許多嬰兒對蛋清或牛奶過敏;柑桔類水果含酸量大,會加劇嬰兒尿布疹的疼痛;蜂蜜中含有孢子,可導致嬰兒肉毒中毒。
由于當今社會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很多父母由于工作忙,沒有時間為嬰兒做飯,因此到超市或商店買些嬰兒食品。在采購時應注意食品包裝或標簽說明,要選擇包裝精巧、量小、衛(wèi)生安全和營養(yǎng)保證的食品。買來后,用潔凈餐具從包裝器皿中分出一小部分到小碗中,不要直接從包裝器皿中取食物喂嬰兒,因為嬰兒一次吃不了的話,由于細菌的污染,回加速食品的變質(zhì)。開封后在1~2天內(nèi)若吃不完的話,最好將余下的部分扔掉。
如果在家里自己為嬰兒做輔時,應注意以下兩點:
1)講究衛(wèi)生,防止食物傳播疾病;
2)選擇合適的烹調(diào)方法,保證食品中的營養(yǎng)成分(維生素、礦物質(zhì))不被破壞。建議選用蒸、烤、微波爐加熱等,盡量避免油炸和水煮。
8~12個月嬰兒:以手抓食
這個年齡組的嬰兒,單靠母乳或配方奶已不能滿足發(fā)育對營養(yǎng)成分的需求,應輔以不同食品,也可以說嬰兒一日三餐應坐到餐桌旁,同家庭中其他成員一起品嘗“美味佳肴”。因此,家庭用餐應講究質(zhì)量,并在烹調(diào)時兼顧到嬰兒的需要,食品中不宜放過多的糖、鹽、脂肪等,餐桌上多一些新鮮蔬菜和水果,面包也要吃全麥粉的。
8個月的嬰兒已經(jīng)會用手抓食物吃了,可將小塊的雞肉、香蕉、蛋黃、面包等放到他的旁邊,讓他自己抓著吃。但應防止食物卡在喉嚨里,避免讓他抓到圓而硬的食品,如苞米花、花生粒、糖塊、葡萄或葡萄干等。
8個月也是鍛煉嬰兒手握杯子能力的時候,買一個兩邊有把柄的帶蓋杯子,讓他鍛煉如何用杯子喝水。當然,不要讓嬰兒喝過多的水,以免影響飲食。
這個年齡組的嬰兒由于不是處于快速生長期,食欲會有所下降。嬰兒可能對別的東西比對食物更感興趣。只要他每天正常吃奶,并對他從未嘗過的食品表示愿意品嘗,就屬正常,不會發(fā)生喂養(yǎng)方面的問題。
1~2歲孩子:斷奶期
這個年齡組的孩子,一半以上的營養(yǎng)或熱量仍然來源于母乳或配方奶,其余則由輔食補充。所以,家庭餐桌上的飯菜仍應照顧到孩子。鹽、糖、脂肪等仍受限制,新鮮蔬菜、水果、食用瘦肉等要保證供應,全麥粉面包或粗糧仍是提倡的對象。
1~2歲仍然不是快速生長期,所以,一般來講,一日三餐,另加兩頓加餐就已經(jīng)足夠了。由于年齡相對大了,消化道功能發(fā)育日趨成熟,你可以添加一些原來不敢給孩子添加的食品,象牛奶、蛋清、柑橘類水果等,但仍需注意食物過敏。讓孩子喝奶可喝全脂奶,若生長發(fā)育良好,也可喝低脂或脫脂奶。將苞米花、糖塊、果凍、葡萄或葡萄干、堅果等易引起孩子窒息的食品,放到孩子摸不到的地方。
這個時期的孩子對飯菜要求不定,有時要求一頓一換樣,有時卻連續(xù)幾天一直喜歡吃一種食品,所以很難做到平衡膳食。
絕大多數(shù)孩子在這期間被強制斷奶,斷奶后要注意輔食的營養(yǎng)結(jié)構。一般來講,每日分三次正餐、兩次加餐共攝入1000卡熱量就能保證孩子的營養(yǎng)。
美國兒科學會認為,不管是母乳喂養(yǎng)還是人工喂養(yǎng)的嬰兒,在6個月前都不需要補充微量元素氟。但從6個月以后至3歲這段時間內(nèi),如果飲水中嚴重缺氟(0.3ppm以下),就應注意補充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