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中,一旦親人去世,他們的親人就要為他披麻戴孝的,而且這還跟你與死去的親人之間的關系密切相關,你們的關系越親密,要服的孝就越多。披麻戴孝只是代表我國文化中的喪服制度。在古代的時候,人們就已經對這些制度有大體的框架,并且有一些具體的成文的規定。
喪服制度中有個五福制度,指的就是依照血緣親疏的關系,從親密到疏遠所要服的五種不同的喪服。一共分為齊衰,斬衰,小功,大功以及緦麻。一個人服喪期的長短,包括對喪服質地的選擇,是粗細還是精細,只之間都是存在著非常大的差別的。服喪期中所穿的衣服大多都是白色的,他們很忌諱在這期間穿一些鮮艷的衣服。
而且,作為一個家的孝子、孝女以及孝媳,他們其實是要穿上白色質地的棉褲。那么,披麻戴孝的這種制度是怎么來的呢?又是誰制定的呢?
其中有一種說法說,在古代的時候,有一位早年喪夫的老婆婆,她有兩個兒子,但是常令,他的這兩個兒子對他非常的不孝順婆撫養他的這兩個兒子長大之后,他們都各自成家,但是都不愿意負起撫養老婆婆這個責任。最令人氣憤的是,他的這兩個兒子對自己的母親說,娘啊,你走了之后,我們一定會用最好的棺材還有最貴的錢財來厚葬你的。但是老婆婆知道他的這兩個兒子生前都對她不孝順,死后還用說嗎?就算他們說的厚葬,但是這有有什么用呢?
一天,老婆婆叫他們來到自己的身邊,說,我死后,你們只要將我的身體裹住,然后扔到黃河中就可以了。她的兒子聽到了,非常開心,覺得省了一筆錢真好。然而,婆婆說這也是有條件的,就是唐他們每天有時間就要去看看烏鴉和貓頭鷹。
她的兒子為了不花錢就答應他們的母親,每天去看著兩種鳥。時間一長他們發現,烏鴉在長大后會撫養自己的母親,而貓頭鷹則是吃掉自己的母親。
他們看到了后,立馬就明白了自己該如何去做。回去之后,立馬改過自新,覺得自己以前做的實在是太混蛋了,所以后來他們對自己的母親非常的好。可是這個老婆婆還沒有享受多久就去世了。在老人去世后,他的兒子們就模仿烏鴉的皮毛做了喪服,在自己母親的門前守孝,也是因為這個,披麻戴孝就開始廣為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