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盾
當前,第二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正在全國上下蓬勃開展,我們欣喜地看到,越來越多的領導干部走出機關大門,深入田間地頭,“接地氣”、摸民情、辦實事。要想開展好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我們的黨員干部不防多點“泥土味”。
“面朝黃土背朝天,一身力氣百身汗。”土地是農民最基本的生產資料,也是農民衣食來源的堅實基礎,農民因為長期與土地打交道,身上的“泥土味”被人看成“土氣”。但是沒有這點“土氣”又怎么有改革發展的動力?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是我黨長期堅持的基本路線。群眾路線既是我們黨的生命線又是根本工作路線。根植于基層群眾、造福于基層群眾,這需要每一個基層干部內化于心、外踐于行。廣大基層干部要放下架子、撲下身子,與基層群眾多一些面對面、心連心、實打實,聽一聽群眾想說什么,看一看群眾需要什么,在保持“泥土味”中聽民聲、察民情、解民憂、幫民富,進一步贏得基層群眾的信任、理解和支持。基層干部多些“泥土味”,自然也就少了些“官僚氣”,就能更好地接通地氣、拉近與人民群眾的距離,做到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始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廣大基層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用實際行動把人民群眾凝聚在一起。
筆者認為,“泥土味”是基層干部最美的特質,也是每一個基層干部勇于擔當的動力和值得自豪的資本。領導干部不能認為“高人一等”,更不能居高臨下、頤指氣使,更多的是需要主動放下架子、撲下身子,到田間地頭、鄉鎮村組等地方跟群眾打成一片、抱成一團,因為始終相信得到基層群眾的信賴和擁護,同時,領導干部要把群眾作為學習的老師,善于依靠群眾的智慧提升組織工作水平,多看看滿是“泥巴味”的生動實踐,多聽聽鄉村“土專家”的鮮活經驗,集中群眾聰明才智,提煉群眾生動實踐,從而形成符合基層實際情況的政策和辦法。基層干部落實群眾路線一定要多點“泥土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