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出資購買房產,
并登記在兒子名下,
幾年后兒子結婚
婚后兒子將房產“加名”,
房產變更登記在兒子、兒媳兩人名下
現在兒子、兒媳要離婚
兒媳主張將房產作為共同財產分割
這老人可不干了!
2013年6月,小呂(化名)與某房地產公司簽訂了《商品房買賣合同》,約定由小呂購買該公司開發的位于佛山市順德區某地的房產一處。該商品房總金額826151元。為此,小呂支付了首期購房款448151元,并以自己作為借款人向銀行貸款378000元。
2014年5月至6月期間,小呂先后在《業戶收樓文件簽收表》、《收樓承諾書》、《順德區前期物業管理服務協議書》、《順德區住宅室內裝飾裝修協議書》、《供用水合同》等合同上簽名。
2017年3月21日,小呂與小詩(化名)登記結婚。在領取結婚證后,二人到房產部門辦理了產權加名的變更登記,將上述房產登記在二人名下,產權為二人共同共有。
2017年5月26日,小詩在佛山市南海某汽車銷售服務公司簽訂《銷售合同》,購買一輛小轎車,購車費用全部由小呂的父親大呂(化名)支付。該車登記在小詩名下,一直由小詩使用。
2017年11月27日,小詩向順德法院提起離婚訴訟,訴請離婚及對夫妻共同財產即夫妻共有的房產、車輛進行分割。(注:該案尚在審理過程中)
對兒媳起訴兒子離婚并要求分割財產這件事,大呂和老伴認為,房產及小車均為兩位老人出資購買,雖登記在兒子、兒媳名下,但應屬于大呂夫妻二人共有財產。
為此,大呂夫妻把兒子、兒媳告上法庭,請求法院判令確認案涉房產、車輛為大呂夫妻共同所有,并要求兒子、兒媳配合辦理變更登記,將房產、車輛登記到大呂夫妻名下。
大呂夫妻起訴稱
兩人在2013年購買案涉房產時,已有其他房產,加上兩人年齡均不符合房貸申請的條件,經與兒子小呂協商,以小呂的名義購買房產申請房貸,房產證的名字寫在小呂名下。大呂夫妻支付全部的房產購買定金、首期款,在小呂獲得房貸審批后,大呂夫妻分別以轉賬或現金的方式將房貸款及房產裝修款給付小呂,由小呂向銀行還貸。至2016年12月份,大呂夫妻已經全部還完房貸,而2014年12月該房產經裝修后三人正式入住共同生活至今。
2017年3月21日,小呂和小詩登記結婚,但在沒有經得大呂夫妻的同意也未通知大呂夫妻的情況下,小呂和小詩于結婚登記當天將小詩的名字加至該房產名下。小呂結婚后,又以小詩的名義購得案涉小車,車款均為大呂夫妻支付,并且與小呂夫妻達成共識:該車為四人共同使用,并非是小呂夫妻的共同財產。
婚后在與父母同住期間,小呂夫婦發生爭吵,大呂和老伴才知道案涉房產加了小詩的名字。2017年11月20日,小詩向法院提起離婚訴訟,在其訴訟請求明確要求對上述房產及小車作為夫妻共同財產進行分配。而大呂夫妻向法院申請作為該離婚糾紛案件的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參加訴訟被拒,為此,大呂夫妻才決定將兒子、兒媳告上法庭。
小呂同意父母的全部訴請,并認為案涉房屋及車輛更名所產生的費用應由小詩承擔。
而小詩認為,案涉房屋及車輛均為小呂、小詩的共同財產。
順德法院經審理后認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九條的規定:“不動產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經依法登記,發生效力;未經登記,不發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案涉房屋現登記在被告小呂、小詩名下。本案中,兩原告陳述在購買案涉房屋時,兩原告名下已經有兩套房,由于當時限購政策及兩原告年齡不符合房貸申請條件而將案涉房屋登記在被告小呂名下,案涉的房屋實際所有權應當為兩原告所有。一個政策法規的出臺,是經過充分論證并且經過法定程序而制定,具有強制性,而非可選擇性,其目的就是為了維護相應的社會秩序,維護公共利益,保障公民的合法權益。本案中兩原告陳述因限購和不符合房貸申請而為了購買第三套即案涉房產,而暫時性的將房產登記到被告小呂名下,其行為就是規避國家相應的政策法規,與出臺的政策法規所規范的行為相違背,這種行為是不準許的,也不受法律保護,兩原告應當承擔相應的法律后果。
其次,兩原告沒有提交證據證明兩原告與被告小呂對案涉房屋的實際產權進行了約定,且案涉房屋在取得產權證并注銷抵押后,也沒有證據顯示兩原告要求將案涉房屋的產權變更登記到其名下。
再者,本案的被告小呂是兩原告的唯一孩子,且購買案涉房屋時,兩原告稱其名下已經有兩套房產,當時被告小呂還未結婚,兩原告主張因限購和不符合房貸申請條件而借用其兒子小呂名義購房和申請房貸,應當視其為父母對子女的贈與,即該房產是在被告小呂婚前由其父母即兩原告的贈與而取得,房產為被告小呂所有。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一百八十五條規定,贈與合同是贈與人將自己的財產無償給予受贈人,受贈人表示接受贈與的合同。該法第一百八十七條規定,贈與的財產依法需要辦理登記等手續的,應當辦理有關手續。
本案中,被告小呂支持兩原告的訴訟請求,也認為案涉的房產為兩原告所有,基于被告小呂上述意思表示,案涉房屋在加名時被告小呂應當告知被告小詩其產權的實際情況,也應當向兩原告告知加名的請求,但被告小呂并沒有告知兩原告及被告小詩相關情況,這與常理不符。被告小呂確認與被告小詩領取結婚證后,雙方到房產登記部門對案涉房產的產權進行了加名登記,兩被告對案涉房產的加名行為發生在夫妻關系存續期間,且被告小呂也確認是自愿的行為,是其真實的意思表示,結合雙方的行為及上述法律規定,案涉房產的加名行為視為被告小呂對被告小詩的贈與行為,現房產所有權變更為被告小呂、小詩共同共有,其贈與行為已經完成,故案涉房產為被告小呂與被告小詩共同所有。
關于登記在被告小詩名下的小型汽車所有權問題。小呂、小詩于2017年5月20日按當地風俗進行了婚宴擺酒,后于2017年5月26日兩原告與兩被告一起到佛山市南海某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選購該車,且該車登記在被告小詩名下,也一直由被告小詩控制并使用,結合上述事實及相關法律規定,原告支付購車款的行為應當視為對兒子及兒媳的贈與,其行為也符合國人習俗和家庭倫理觀念,故該車為兩被告的夫妻共同財產。退一步說,若該車為兩原告所有,購車款的支付方式為全額支付,完全可以登記在兩原告名下,并不影響車輛由誰來使用,反而將該車登記在被告小詩名下,兩原告現來主張其所有權,不符合常理。
綜上所述,兩原告主張其為案涉房屋及車輛的實際所有權人并要求兩被告協助兩原告將其過戶至兩原告名下,無事實和法律依據,法院不予支持。
最終,順德法院判決駁回原告大呂夫妻的全部訴訟請求。
判決后,大呂夫妻向佛山中院提起上訴,經審理后,佛山中院作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的判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