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分型及其并發癥
糖尿病目前國際上通用的是世界衛生組織糖尿病專家委員會提出的病因學分型標準,主要分為四型: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以及其它特殊類型的糖尿病。
糖尿病及其并發癥已經成為危害公眾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控制血糖是延緩糖尿病進展及其并發癥的重要措施之一。
1型糖尿病與2型糖尿病區別
通常我們說起的糖尿病是指2型糖尿病,該病由多種病因導致體內胰島素分泌不足或人體不能有效利用胰島素,從而出現血糖水平持續升高,在高血糖作用下,出現大血管(如心血管、腦血管、腎血管和四肢大血管)、微血管(如糖尿病腎病和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和神經病變(如自主神經和軀體神經等)等,進而危害心臟、腎臟,眼睛等器官。
什么是糖化血紅蛋白(HbA1c)
正常人有三種血紅蛋白:HbA、HbF、HbA2,成人紅細胞中主要含有HbA,HbA有3種類型:HbA1a、HbA1b、HbA1c,合稱為糖化血紅蛋白。HbA1c是葡萄糖化血紅蛋白,另兩種是其他糖形成的糖化紅蛋白。
糖化血紅蛋白是人體血液中紅細胞內的血紅蛋白與血糖結合的產物,是不可逆反應,并與血糖濃度成正比,血糖高,糖化血紅蛋白就高,正常紅細胞在體內存在的平均時間為120天,故HbA1c亦可持續存在120天,它反映的不是一個時間點的血糖,而是過去2-3個月的平均血糖水平和血糖代謝的總體情況,其測定結果不受每天血糖波動的影響,也不受運動或食物影響,是反映長期血糖控制水平的主要指標之一。
糖化血紅蛋白值及臨床意義
正常人:<5.7 %;糖尿病前期:5.7-6.4%;糖尿病:>6.4%
糖化血紅蛋白與血糖控制關系
中國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紅蛋白HbA1c目標建議
中華醫學會內分泌學分會在2011年發布了《中國成人2型糖尿病HbA1c控制目標的專家共識》,根據患者的年齡、糖尿病并發癥、伴發病、治療方案等因素給出了不同的目標值。
中國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紅蛋白HbA1c目標建議
ADA(美國糖尿病學會)建議糖化血紅蛋白控制在小于7%,IDF(國際糖尿病聯盟)建議糖化血紅蛋白控制標準為≤6.5%。
我國將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紅蛋白的控制標準定為6.5%以下。
對大多數非妊娠成年2型糖尿病患者,合理的 HbA1c 控制目標為<7%
更嚴格的HbA1c 控制目標 ( 如<6.5%,甚或盡可能接近正常 ) 適合于病程較短、預期 壽命較長、無并發癥、未合并心血管疾病的2 型糖尿病患者,其前提是無低血糖或其他不良反應
相對寬松的 HbA1c 目標 ( 如<8.0%) 更適合于有嚴重低血糖史、預期壽命較短、有顯著的微血管或大血管并發癥
多久需要檢測一次糖化血紅蛋白
HbA1c 在臨床上已作為評估長期血糖控制狀況的金標準,也是臨床決定是否需要調整治療的重要依據。
標準的HbA1c 檢測方法的正常參考值為4%~6%,在治療之初建議每3個月檢測1次,一旦達到治療目標可每6個月檢查一次。
每一位2型糖尿病患者都應該每年至少進行一次HbA1c檢查。
對于患有貧血和血紅蛋白異常疾病的患者,HbA1c 的檢測結果是不可靠的。
控制糖化血紅蛋白有什么好處
較低的HbA1c水平意味著較低的平均血糖水平,并發癥發生發展的風險也較低。
2型糖尿病患者的HbA1c水平降低1%時,卒中風險降低12%,患心衰的可能性降低16%,眼睛、腎等微血管并發癥降低37%,因血管疾病而遭受截肢或死亡的可能性降低43%。
人參果總皂苷結合生活方式干預治療對防止糖耐量異常向2型糖尿病轉化有明顯影響,對降低轉化率影響較為明顯,且能明顯降低糖化血紅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