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神賦圖
洛神賦圖是北京故宮博物院館藏珍品,絹本,設色,縱27.1厘米,橫572.8厘米。是東晉著名畫家顧愷之繪制(宋摹)。 這幅畫根據曹植著名的《洛神賦》而作,為顧愷之傳世精品。
此卷宋摹本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顧愷之藝術的若干特點,千載之下,亦可遙窺其筆墨神情。全卷分為三個部分,曲折細致而又層次分明地描繪著曹植與洛神真摯純潔的愛情故事。此圖卷無論從內容、藝術結構、人物造形、環境描繪和筆墨表現的形式來看,都不愧為中國古典繪畫中的瑰寶之一。
清明上河圖
清明上河圖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為北宋畫家張擇端僅見的存世精品,屬國寶級文物,現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
清明上河圖寬24.8厘米、長528.7厘米,絹本設色。作品以長卷形式,采用散點透視構圖法,生動記錄了中國十二世紀北宋都城東京的城市面貌和當時社會各階層人民的生活狀況。
步輦圖
《步輦圖》是唐朝畫家閻立本的名作之一,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現藏于故宮博物院。 作品設色典雅絢麗,線條流暢圓勁,構圖錯落富有變化,為唐代繪畫的代表性作品。具有珍貴的歷史和藝術價值。
公元640年(貞觀十四年),吐蕃王松贊干布仰慕大唐文明,派使者祿東贊到長安通聘。《步輦圖》所繪是祿東贊朝見唐太宗時的場景。現存畫作被認為是宋朝摹本。存于北京故宮博物院。絹本,設色,縱38.5厘米,橫129.6厘米。
韓熙載夜宴圖
《韓熙載夜宴圖》是五代十國時期南唐畫家顧閎中的繪畫作品,現存宋摹本,絹本設色,現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
圖卷描繪了官員韓熙載家設夜宴載歌行樂的場面:宴罷聆聽、擊鼓伴舞、畫屏小憩、玉人清吹、夜闌余興,每段用屏風作為場景分割,整幅作品線條遒勁流暢,工整精細,構圖富有想象力。
由于作者的細微觀察,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把韓熙載生活的情景描繪得淋漓盡致,畫面里的所有人物的音容笑貌栩栩如生。
富春山居圖
富春山居圖是元代畫家黃公望1350年創作的紙本水墨畫,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黃公望為師弟鄭樗所繪,幾經易手,并因“焚畫殉葬”而身首兩段。前半卷:剩山圖,現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館; 后半卷:無用師卷,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富春山居圖》原畫畫在六張紙上,六張紙接裱而成一副約七百公分的長卷。而黃公望并沒有一定按著每一張紙的大小長寬構思結構,而是任憑個人的自由創作悠然于山水之間,可遠觀可近看。這種瀏覽、移動、重疊的視點,或廣角深遠,或推近特寫,瀏覽過程中,視覺觀看的方式極其自由無拘,角度也非常千變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