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聊聊河北省的省會變遷。從清朝以來,河北省的省會先后變遷了11次之多,是我國省會城市變更最頻繁的省份之一。那么,河北省的省會為何設立在石家莊呢?
首先,我們聊聊河北省的基本情況。河北省是我國華北地區的省份,同時也是我國的經濟大省、人口大省、糧食大省之一。按照2021年的統計數據,河北省總人口達到了7400多萬人,在全國各個省市中,排名第6位,僅次于粵、魯、豫、川、蘇等5個省份。在我國各個省份中,人口在7000萬以上的省份,并不多。2022年,河北省的GDP總量超過了4.23萬億,處于非常不錯的水平。
河北省北部的地形復雜,以山地和丘陵為主,在古代歷史上,河北省北部、山西省北部被稱為燕云十六州,屬于標準的兵家必爭之地,一直是中原王朝抵御北方游牧騎兵的天然屏障。例如張家口、承德等地,都是易守難攻之地。中部、南部則是以平原為主,遼闊的華北大平原基本上就在河北省境內。河北省糧食產量高、品種多,屬于我國重要的糧食供應基地。
河北各地普遍尚武,在古代歷史上,屬于中原王朝募兵的主要地區。因此,出現了“燕趙古稱多感慨悲歌之士”的說法。例如在漢朝、唐朝、宋朝等時期,都從河北等地募兵。在抗日戰爭時期,河北籍戰士們也是重要的組成部分,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目前,河北省總計下轄了11個地級市,分別是:石家莊市、唐山市、邯鄲市、保定市、滄州市、邢臺市、廊坊市、承德市、張家口市、衡水市、秦皇島市。其中,省會城市在石家莊市。但是,河北省會確立在石家莊,這是60年代的時期。在此之前,河北省的省會屢屢變動。那么,為何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
眾所周知,我國行省制度起源于元朝,1368年,明朝建立以后,在元朝行省制度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和調整。由于明朝擁有南北兩個都城,出現了南北直隸與13個省的區劃格局。17世紀中期,清朝逐步確立了自己的統治以后,北直隸更名為直隸省,南直隸更名為江南省。后來,進一步拆分為江蘇省、安徽省。在清朝統治的初期,北方各地的局勢并不穩定。
從清朝順治16年開始,也就是公元1659年,直隸省巡撫衙門,留在了大名府。大名府是直隸省最南部的一個府,正好位于河南省、山東省之間。直隸巡撫衙門留在大名府,有利于同時兼管冀魯豫三個省的各方面事務。直隸巡撫變更為直隸總督以后,直隸總督衙門仍在在大名府。直到1729年,雍正皇帝在位的第7年,直隸總督衙門采用大名府遷到了保定府。
順便說一句,在雍正皇帝在位時期,三大寵臣之一的田文鏡,坐鎮河南。為了勉勵田文鏡,雍正皇帝特批田文鏡為河南山東總督,按照《清史稿》的記載:“雍正六年,上褒文鏡公正廉明,授河南山東總督,諭謂此特因人設官,不為定例。”從這個時候開始,直隸總督對河南、山東兩省巡撫的優越性,開始逐步降低。
截至清朝乾隆皇帝在位時期,直隸省的區劃格局基本穩定下來,合計下轄了12個府、6個直隸州。分別是:順天府、保定府、天津府、正定府、大名府、順德府、廣平府、河間府、承德府、朝陽府、宣化府、永平府、遵化州、易州、冀州、趙州、深州、定州。在清朝統治的前期,直隸省的省會一直留在保定府。1840年之后,西方列強對清朝發動了一系列的戰爭。
例如第二次鴉片戰爭等等,清朝一敗再敗,不得不簽署各種不平等條約,開放了大量的通商口岸。天津成為了北方地區的通商口岸之一,西方列強在天津劃出了各種租界區。在清朝統治的后期,直隸總督經常兼任北洋大臣,經常和洋人打交道。從1870年開始,直隸總督每半年在保定府辦公,每半年在天津府辦公。此時的天津,已經承擔了省會城市的職能。
1912年,已經統治了200多年的清朝滅亡以后,我國進入了軍閥混戰的階段。各路軍閥反復混戰,對各地經濟造成了很大的破壞。同一年,直隸省的省會,從保定府遷往了天津。在軍閥混戰的過程中,天津的租界堪稱了北方各地軍閥們的避難所。1928年,直隸省更名為河北省,河北省的省會從天津遷往了北平。1930年,天津市被提升為特別市,也就是當代的直轄市。
不過,這樣的情況僅僅維持了半年多時間。1930年11月,河北省的省會從北平市遷回了天津市,天津市降級為河北省的省會。5年之后,1935年6月,由于抗戰形勢已經非常緊迫。在沒有制海權的情況下,天津這座沿海大都市并不安全。因為,河北省的省會又遷回了保定。1937年7月,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以后,由于戰爭局勢的變化,保定、天津等地先后失守。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河北省的各個機關,先后遷往了河南洛陽等地。1944年,河南洛陽失守以后,河北省各個機關、河南省各個機關都遷往了陜西。1945年8月,抗戰勝利以后,1945年11月,河北省的省會遷往了北平市,北平市第二次成為河北省的省會。不過,這段時間并不長。1946年7月,河北省的省會,又從北平遷回了保定。
1947年11月,河北省會第三次從保定遷回到北平市。一轉眼到了建國初期,大規模戰爭結束以后,我國進入了戰后重建、恢復生產、發展建設的階段。建國初期,河北省的省會確立在保定市,北京市、天津市成為了直轄市。河北省的省會留在保定市,存在工業缺乏、交通不便等問題。早在50年代,河北省就已經開始考慮遷移省會城市的問題。
1952年9月,河北省發出了《省會移到石家莊市的請示》,認為:“保定市不能適應今后大規模的經濟建設,因此省會移到石家莊。計劃三年,到1955年分批搬完。”同年10月,河北省陳述了《關于將省會遷移到石市的補充理由》,并提出“省會遷移后,保定市可作為我省一個以文化建設為中心的城市。”1954年1月,河北省委又一次遞交了《關于省會遷到石家莊市的請示》。
由于工程量太大,再加上當時各方面的條件有限。最終,河北省暫緩了省會遷移工作,省會繼續留在保定市。為了帶動河北各地發展的需要,1958年4月,天津市被降級,又一次成為了河北省的省會。從1958年到1965年,河北省的省會,一直在天津市。
不得不說,經濟發達的港口城市,確實對河北各地有利。時間進入60年代后期,我國北方一線的壓力明顯增加,北方目標擁有絕對的制海權,并且存在利用海空軍優勢,在我國沿海地區進行兩棲登陸的可能性。在這樣的大環境下,1966年5月,河北省的省會遷回了保定市。1968年2月,又遷往了石家莊,并且確定在石家莊市。
歷經幾十年的規劃和建設,又有鐵路樞紐、高速公路樞紐和國際機場的有利條件,已經使得石家莊市開始躋身于國內現代化省會城市的行列,成為華北地區現代化大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