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的雛形,源于元朝。
元世祖中統三年(1262年),設濟南、濱州、棣州、益都等路宣慰司,治所在濟南路(治今山東省濟南市)屬中書省直轄。
這是齊魯兩地歷史上第一次合并。元朝之前的齊與魯是分治的。
宣慰司是臨時機構,屢有興廢。濟南與青州輪流坐莊。
山東省的正式設立,始于明朝。
洪武九年(1376年),朱元璋為了加強中央集權,改行省為承宣布政使司,設立山東承宣布政使司,山東由此正式建省,簡稱為山東布政司或山東省,為大明十三承宣布政使司之一。
洪武九年(1376年)省會由青州府移治濟南府,濟南府遂成為山東首府,是山東布政使司、都指揮使司及按察使司駐地。
明朝山東分為六府:濟南、東昌、兗州、青州、萊州、登州。
1、1949年
各個城市只有市轄區,并不管轄周邊的縣。全省行政區劃也比較混亂。
2、1950-1960
行政區劃開始大破大立,打亂了戰爭期間的各種行政編制。
濟南:與泰安、泰西合并成新濟南市。
煙臺:互不統屬的煙臺、萊陽專區、文登專區合并成為煙臺。
青島:吞并膠南、膠州、即墨、城陽。
臨沂:接管沂州府故地。
濰坊:即昌濰,吞并青州府東部和萊州府西部。
淄博:吞并惠民。
3、1961-1964
濟南:與泰安分治,拿回母縣歷城。
青島:不再管轄即墨膠州膠南等縣,拿到嶗山城陽。
淄博:開始立市(淄川、博山工礦特區)。拿到臨淄。還回惠民。
濰坊:昌濰,面積約25000。
煙臺:面積大于30000。
臨沂:區劃未變,面積22000。
4、1965~1989
4.1、1978
濟南:拿回章丘、長清。面積增至5000。
青島:拿到膠南、膠州、膠南。面積增至6600。
煙臺:面積縮小至21000。
淄博:拿到高青桓臺沂源,版圖最終確定。
4.2、1983
煙臺:失去一個縣,面積至19500。
濰坊:面積17000。
4.3、1985
濟南:拿到平陰。面積增至5900。
4.4、1986
青島:計劃單列
4.5、1987
煙臺:與威海分治。面積13745。
威海:獨立發展,面積6000。
青島:面積11282。
濟南:面積5900。
4.6、1989
濟南:拿到濟陽、商河、以及齊河三個鎮。面積增至8177。
日照:開始立市。
5、1992年
萊蕪:脫離泰安,立市,獨立發展。
6、2019年
27年來,山東第一次進行新的行政區劃調整,17市成為16市。
濟南:與萊蕪合并,面積10244。面積全省第八。前七分別是臨沂,濰坊,煙臺,濟寧,青島,菏澤,德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