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年齡的增長,胰島細胞分泌胰島素的能力就會逐漸減弱,身體對血糖的調節能力肯定也會有所下降,因此老年人相對于年輕人而言,更容易患上糖尿病。那么60歲以上的老年人,血糖應該控制在多少才呢?
首先我們要搞清楚血糖的正常值和糖尿病的診斷標準,因為只有把這兩個問題搞清楚了,才能知道自己血糖的控制目標。
正常人的空腹血糖水平為3.9~6.1mmol/L,餐后兩小時血糖不超過7.8mmol/L,糖化血紅蛋白在4%~6%之間;如果空腹血糖超過6.1mmol/L,但未超過7.0mmol/L;或者餐后2小時血糖超過7.8mmol/L,但未超過11.1mmol/L,這樣的情況屬于空腹血糖受損或者存在糖耐量異常,雖然這個時候還沒有完全發展成為糖尿病,但也屬于糖尿病的前期,此時如果再不注重飲食管理,加強運動鍛煉,把血糖控制住,往往就很容易發展成為糖尿病。
隨著血糖調節能力進一步下降,有些人會出現多食、多飲、多尿和消瘦等典型的糖尿病癥狀。此時,如果空腹血糖≥7.0mmol/L或隨機血糖、糖耐量試驗2小時血糖≥11.1mmol/L,即可診斷為糖尿病。
另外,即使沒有明顯的糖尿病癥狀表現,如果兩次空腹血糖都超過7mmol/L或隨機血糖超過11.1mmol/L也可以被診斷為糖尿病。
對于既往沒有糖尿病問題的老年朋友,血糖的正常范圍和年輕人是一樣的,然而老年人往往合并有高血壓、腦卒中、冠心病等糖尿病以外的慢性病。因此,在控制血糖時,不能一味地按照正常的血糖標準過于嚴格地控制血糖,不然可能會帶來低血糖以及其他方面的風險問題。
所以為了更好地讓老年糖尿病患者在控制血糖的過程中身體得到最大獲益,應當根據糖尿病病程的長短、嚴重程度、身體臟器的健康狀況以及有無糖尿病并發癥等實際情況,制定個體化的降糖方案,這樣既可以確保治療效果的最大化,同時也能避免不必要的風險和副作用。
那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值應當控在多少才算正常呢?
一、對于新發糖尿病患者,預期壽命超過10年,自我管理能力較好,而且沒有糖尿病并發癥,也沒有合并冠心病、腦梗等心血管方面疾病的糖尿病患者,建議將空腹血糖控制在6.1mmol/L以下,餐后2小時血糖控制在8mmol/L以下,同時將糖化血紅蛋白控制在7.0%以下,設立這樣的控糖目標,主要是為了減少糖尿病帶來的健康危害,達到延緩和預防糖尿病并發癥的目的。
二、對于預期壽命超過5年,自我管理能力欠佳,伴有中等程度的并發癥以及合并有其它方面心血管疾病問題的糖尿病患者,建議將血糖控制目標適當放寬。具體來說就是將空腹血糖控制在8mmol/L以下,餐后兩小時血糖控制在11mmol/L以下,糖化血紅蛋白控制在7.5%左右。設立這樣控糖目標,主要是為了讓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在一個相對穩定的范圍內,減少高血糖引起的滲透性利尿而導致的尿糖排泄增加,避免身體出現營養缺乏。
三、對于糖尿病病程比較久,預期壽命在5年左右、而且合并糖尿病周圍血管病變、糖尿病腎病等多種糖尿病并發癥,或者合并有冠心病、心絞痛、腦卒中等嚴重心血管方面疾病以及有嚴重低血糖風險、血糖難以控制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建議將空腹血糖水平控制在8.5mmol/L以下,餐后兩小時血糖控制在13.9mmol/L以下,糖化血紅蛋白控制在8.5%以下。設立這樣的控糖目標,主要是為了能夠盡量減少糖尿病帶來的健康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