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中國歷史朝代順序表及開國皇帝(歷史上的18個朝代)
朝代起訖年代都城今地開國皇帝詳細介紹
約前2070~1600年安邑山西夏縣夏朝歷史>>
商①約前1600~1046年 河南商丘商朝歷史>>
周朝西周約前1046~771年②鎬京陜西西安周文王姬發西周>>
東周前770~256年洛邑河南洛陽周平王姬宜臼東周>>
 春秋前770~476年   春秋>>
戰國前475~221年   戰國>>
秦朝前221~207年咸陽陜西咸陽秦國歷代國君
始皇帝嬴政
秦朝皇帝列表
秦朝>>
西漢前206~公元8年長安陜西西安漢高帝劉邦
西漢皇帝列表
西漢>>
新③8~23年常安陜西西安王莽新朝>>
玄漢③23年2月~25年9月宛城
洛陽
長安
河南南陽
河南洛陽
山西西安
漢更始帝劉玄玄漢>>
東漢25~220年洛陽河南洛陽漢光武帝劉秀
東漢皇帝列表
東漢>>
三國曹魏220~265年洛陽河南洛陽魏文帝曹丕三國>>
蜀漢221~263年成都四川成都漢昭烈帝劉備 
東吳222~280年建業江蘇南京吳大帝孫權 
西晉265~316洛陽河南洛陽晉武帝司馬炎
西晉皇帝列表
西晉>>
東晉317~420建康江蘇南京晉元帝司馬睿
東晉皇帝列表
東晉>>
五胡十六國304~439   五胡十六國
南北朝南朝劉宋420~479建康江蘇南京宋武帝劉裕南朝>>
蕭齊479~502建康江蘇南京齊高帝蕭道成 
蕭梁502~557建康江蘇南京梁武帝蕭衍 
南陳557~589建康江蘇南京陳武帝陳霸先 
北朝北魏386~534平城山西大同魏道武帝拓跋珪北朝>>
洛陽河南洛陽魏孝文帝拓跋宏 
東魏534~550河北臨漳魏孝靜帝元善見 
西魏535~556長安陜西西安魏文帝元寶炬 
北齊550~577河北臨漳齊文宣帝高洋 
北周557~581長安陜西西安周孝閔帝宇文覺 
隋朝581~618大興陜西西安隋文帝楊堅
隋朝皇帝列表
隋朝歷史>>
唐朝⑤618~907長安陜西西安唐高祖李淵
唐朝皇帝列表
唐朝歷史>>
五代十國后梁907~923河南開封梁太祖朱晃 
后唐923~936洛陽河南洛陽唐莊宗李存勖 
后晉936~947河南開封晉高祖石敬瑭 
后漢947~950河南開封漢高祖劉暠 
后周951~960河南開封周太祖郭威 
前蜀
后蜀
南吳
南唐
吳越
閩國
馬楚
南漢
南平
北漢
902~979---五代十國
北宋960~1127東京河南開封宋太祖趙匡胤
北宋皇帝列表
北宋歷史>>
南宋1127~1279臨安浙江杭州宋高宗趙構
南宋皇帝列表
南宋歷史>>
遼國907~1125皇都遼寧遼太祖耶律阿保機遼國>>
大理937~1254太和城云南大理太祖段思平 
西夏1032~1227興慶府寧夏銀川景宗李元昊 
1115~1234會寧阿城(黑)金太祖阿骨打金國歷史>>
中都北京海陵王完顏亮 
開封河南開封金宣宗完顏珣 
元朝1206~1368大都北京元世祖忽必烈
元朝皇帝列表
元朝歷史>>
明朝1368~1644北京北京明太祖朱元璋
明朝皇帝列表
明朝歷史>>
清朝1616~1911北京北京清太宗皇太極
清朝皇帝列表
清朝歷史>>
相關鏈接:中國歷史朝代順序詳表http://114.xixik.com/chinese-dynasties/ 

附注:

嘻嘻網備注:一直以來,夏商周的起訖年代以夏朝“約前2146~1675年”,商朝“約前1675~1029年” ,西周“約前1029-771年”出現在史料上。但根據最新的夏商周斷代工程的結論,夏朝應是“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商朝是“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西周是“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然而,夏朝是否存在過都有爭議

① 商湯建立商朝的時候國都在亳。前三百年中內亂加水患都城搬遷了五次。從商湯開始傳了二十個王,王位傳到盤庚手里,約公元前14世紀搬遷到殷(今河南安陽小屯村)。在那里整頓商朝的政治,使衰落的商朝出現了復興的局面,以后二百多年,一直沒有遷都。所以商朝又稱作殷商,或者殷朝。

② 公元前841年(共和元年)西周進入了短暫的共和時期,該年也是中國歷史有確切紀年的開始。在這之前,所發生的事的年代都是推測的,歷史事件是憑借甲骨文,金鼎文和人們的傳說來敘說的,斷斷續續,無從查考,而甲骨文那些記載的也不全面,只是很少的一部分,所以爭議很大。

③ 新朝和玄漢:王莽建立的“新”王朝(公元8年~23年)。王莽時期,爆發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公元23年,新政權滅亡。在公元23年2月~25年9月,漢宗室劉邦的九世孫劉玄所建的一個短暫的政權,繼續沿用“漢”的國號,該政權承新朝下啟東漢。更始元年至二年間,名義上統一了西漢末年疆域的絕大部分地區。與西漢、東漢合稱漢朝,為區別西漢、東漢,蜀漢,故稱玄漢。公元25年,劉秀重建漢王朝,史稱“東漢”

④ “五胡十六國”(公元304~439年)是指自西晉末年到北魏統一北方期間,曾在中國北部境內建立政權的五個北方民族及其所建立的政權。五胡指匈奴、鮮卑、羯、氐、羌。十六國指前涼、后涼、南涼、西涼、北涼、漢(前趙)、后趙(魏)、前秦、后秦、西秦、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夏、成(成漢)。此外,還有代國、冉魏、西燕、吐谷渾等都在十六國之外,實際上20個都不止。

⑤ 武則天(公元624~705年)于690年稱帝,國號“周”,改元天授,史稱“武周”,也稱“南周”。并自以“瞾”字為名,廢睿宗為皇嗣,自為皇帝,改東都洛陽為神都,史稱“武周革命”。在中國歷史上,武則天是僅有的正統女皇帝。她登位時已經67歲,又是中國歷史上即位時年齡最大的帝王。直到705年武則天去世,唐中宗恢復大唐國號,恢復唐朝舊制,還都長安。漢因王莽新朝分前后漢 唐為何不因武周而分前后唐

⑥ “五代十國”:“五代”指907年朱溫滅唐后建立的后梁及繼起的后唐、后晉、后漢、后周等依次更替的位于中原地區的五個政權,合稱為“五代”。南方還有許多割據勢力,其中有:南吳、前蜀、吳越、馬楚、閩、南漢、荊南(南平)、后蜀、南唐、北漢等國,史稱“十國”。但實際卻不止十個,其他中華王國:吐蕃、西域各國、渤海國、高句麗、琉球王國、窩闊臺汗國、察合臺汗國、回鶻、古代越南王國、吐谷渾等等。“五代”和“十國”合稱“五代十國”。960年,后周大將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篡后周建立北宋,五代結束。最后于979年攻滅北漢,基本統一中原,十國結束。

關于朝代起訖時間:事實上朝代更迭,王朝通常不會如此順利地過渡到另一個王朝,執政權經常不會立即轉移,因而會有時間重疊。因為朝代往往是在推翻現存統治之前建立起來的,或者是在被打敗之后持續了一段時間(完成統一)。就像清朝建立于1636年(如果從后金開始算是1616年),而最后一個明朝的政權直到1663年才被廢。這種統治的變化是混亂而漫長的事情,清政府用了將近二十年的時間來擴大對全中國的控制。因此,假設中國在1644年突然發生了一次變化是不準確的。嘻嘻網歷史朝代備注

關于朝代的前綴由于有些朝代并不是只有一次使用,所以現在的史學家往往在前面加一些詞以示區別,比如五代的梁唐漢晉周前前面都加了一個“后”字,因為這些朝代以前都出現過,同樣的還有努爾哈赤建立的金,歷史上亦稱為后金。有時又以統治的中心來區別,比如兩漢,為了有所區別,因為劉邦建立的漢定都是在長安,而劉秀的漢朝定都在洛陽,由于洛陽在西安以東,于是就把劉邦的漢稱為西漢,劉秀的漢為東漢,同樣的情況還有北宋和南宋的劃分。

關于開國皇帝的稱謂:本專題的絕大部分開國皇帝的名字前帶謚號和廟號的方式進行了修飾,也許有人認為劉邦叫“漢高帝”是筆誤,應為“漢高祖”,非也。“漢高祖”既非謚號也非廟號,當年司馬遷誤稱劉邦為“高祖”后世多沿用之,其實劉邦謚號為“高皇帝”,按照謚號就應該稱之為“漢高帝”。唐朝以前稱呼皇帝一般都使用謚號,但是像“漢更始帝”并非廟號也非謚號,對劉玄習慣采用年號稱呼。另外王莽既無廟號也無謚號,雖然自稱新朝皇帝,但后來劉姓君主并沒有對王莽進行追封,所以王莽也是封建王朝之中唯一一個沒有被追封廟號的君主。但王莽在位時為前代多個皇帝追封廟號,廟號也從他這一代開始泛濫。元末不被中國正史承認為皇帝的韓宋政權韓林兒為歷代無謚號的皇帝追謚,比如追謚趙構之子趙旉為“宋簡宗靖文元懿殤孝皇帝”,自己卻沒保住皇位。

中國有過多少個皇帝1912年共和體制在中國確立以前,最高統治權力是以家族世襲為主的,這些世襲王族的更替組成中國朝代。中國一共出現了83個王朝共有559個帝王,包括397個“帝”和162個“王”。

中國主要朝代順序歌

三皇五帝夏商周,
春秋戰國亂悠悠。
秦漢三國東西晉,
南朝北朝是對頭。
隋唐五代又十國,
宋元明清帝王休。
三皇五帝始,堯舜禹相傳。
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
春秋和戰國,一統秦兩漢。
三分魏蜀吳,二晉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傳。
宋元明清后,皇朝自此完。
三皇五帝夏商周,
春秋戰國亂悠悠,
秦漢三國二晉收,
南北隋唐五代繼,
宋元明清皇朝休。
五帝黃顓嚳堯舜,
三代夏商西東周。
春秋戰國秦一統,
西漢三國二晉收。
宋齊梁陳南朝號,
北魏二分又齊周。
隋唐五代十國宋,
遼夏金元明清民。
三皇五帝夏商周,春秋戰國秦兩漢,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和十國,遼宋夏金元明清。
  經子通,讀諸史。考世系,知終始。自羲農,至黃帝。號三皇,居上世。
  唐有虞,號二帝。相揖遜,稱盛世。夏有禹,商有湯。周文王,稱三王。
  夏傳子,家天下。四百載,遷夏社。湯伐夏,國號商。六百載,至紂亡。
  周武王,始誅紂。八百載,最長久。周轍東,王綱墮。逞干戈,尚游說。
  始春秋,終戰國。五霸強,七雄出。嬴秦氏,始兼并。傳二世,楚漢爭。
  高祖興,漢業建。至孝平,王莽篡。光武興,為東漢。四百年,終于獻。
  魏蜀吳,爭漢鼎。號三國,迄兩晉。宋齊繼,梁陳承。為南朝,都金陵。
  北元魏,分東西。宇文周,興高齊。迨至隋,一土宇。不再傳,失統緒。
  唐高祖,起義師。除隋亂,創國基。二十傳,三百載。梁義之,國乃改。
  炎宋興,受周禪。十八傳,南北混。遼于金,皆稱帝。太祖興,國大明。
  號洪武,都金陵。迨成祖,遷燕京。十六世,至崇禎。閹亂后,寇內訌。
  闖逆變,神器終。清順治,據神京。至十傳,宣統遜。共和成,復漢土。
  ——摘自 《三字經》
三皇五帝:“三皇”指伏羲、燧人、神農;“五帝”指黃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 更多:中國皇帝大全中國歷史朝代歌

中國歷史朝代年表

朝代起止時間都城都城今址建立者
夏朝約前2029年-約前1559年陽城、陽翟、斟鄩、商丘、綸城、帝丘、原、老丘、西河河南鄭州、許昌、洛陽、商丘、濮陽、濟源、開封夏王姒啟
商朝約前1559年-約前1046年亳、西亳、囂、相、邢、殷、朝歌河南商丘、洛陽、鄭州、安陽、焦作、鶴壁商太祖子履
西周約前1046年-前771年鎬京、成周陜西西安、河南洛陽周武王姬發
東周前770年-前256年洛邑河南洛陽周平王姬宜臼
秦朝前221年-前207年咸陽陜西咸陽秦始皇帝嬴政
西楚前206年-前202年彭城江蘇徐州西楚霸王項羽
西漢前202年-8年長安陜西西安漢高帝劉邦
新朝8年-23年常安陜西西安建興帝王莽
玄漢23年-25年南陽、洛陽、長安河南南陽、河南洛陽、陜西西安漢更始帝劉玄
東漢25年-220年洛陽、許昌河南洛陽、河南許昌漢世祖劉秀
三國(220年-280年)
曹魏220年-266年洛陽河南洛陽魏文帝曹丕
蜀漢221年-263年成都四川成都漢烈帝劉備
孫吳222年-280年建業江蘇南京吳大帝孫權
西晉266年-316年洛陽河南洛陽晉武帝司馬炎
東晉317年-420年建康江蘇南京晉元帝司馬睿
十六國(304年-439年)
南朝(420年-589年)
劉宋420年-479年建康江蘇南京宋武帝劉裕
南齊479年-502年建康江蘇南京齊高帝蕭道成
南梁502年-557年建康江蘇南京梁武帝蕭衍
南陳557年-589年建康江蘇南京陳武帝陳霸先
北朝(386年-581年)
北魏386年-557年平城、洛陽山西大同、河南洛陽道武帝拓跋珪
東魏534年-550年鄴城河南安陽魏孝靜帝元善見
北齊550年-577年鄴城河南安陽齊文宣帝高洋
西魏535年-557年長安陜西西安魏文帝元寶炬
北周557年-581年長安陜西西安周明帝宇文毓
隋朝581年-618年大興城、洛陽陜西西安、河南洛陽隋文帝楊堅
唐朝「前期」618年-690年長安、洛陽陜西西安、河南洛陽唐高祖李淵
武周690年-705年神都洛陽河南洛陽圣神皇帝武則天
唐朝「中后期」705年-907年長安、洛陽陜西西安、河南洛陽唐中宗李顯
五代(907年-960年)
后梁907年-923年開封府河南開封梁太祖朱溫
后唐923年-936年河南府河南洛陽唐莊宗李存勖
后晉936年-947年開封府河南開封晉高祖石敬瑭
后漢947年-951年開封府河南開封漢高祖劉知遠
后周951年-960年開封府河南開封周太祖郭威
十國(891年-979年)
南吳902年-937年廣陵江蘇廣陵南吳太祖楊行密
南唐937年-975年江寧府江蘇南京唐烈祖李昪
前蜀907年-925年成都四川成都前蜀太祖王建
后蜀933年-966年成都四川成都后蜀高祖孟知祥
南漢917年-971年興王府廣東廣州南漢高祖劉龑
南楚896年-951年長沙府湖南長沙楚武穆王馬殷
吳越907年-978年杭州、越州浙江杭州吳越太祖錢镠
閩國909年-945年長樂府、建州福建福州、福建建甌閩太祖王審知
荊南924年-963年江陵府湖北秭歸楚武信王高季興
北漢951年-979年太原府山西太原北漢世祖劉崇
北宋960年-1127年開封府河南開封宋太祖趙匡胤
南宋1127年-1279年應天府、臨安府河南商丘、浙江杭州宋高宗趙構
遼朝916年-1125年臨潢府、開封府內蒙古巴林左旗、河南開封遼太祖耶律阿保機
西夏1038年-1227年興慶府寧夏銀川夏景宗李元昊
金朝1115年-1234年大興府、會寧府、開封府北京、黑龍江哈爾濱、河南開封金太祖完顏阿骨打
元朝1271年-1368年大都路北京元世祖忽必烈
明朝1368年-1644年應天府、順天府江蘇南京、北京明太祖朱元璋
清朝1644年-1911年奉天府、順天府遼寧沈陽、北京清太宗愛新覺羅·皇太極


中國歷史上十八個朝代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茫茫天數不可逃——

中國歷史悠久,朝代更迭幾為世界之冠。每朝的創建者要首手辦的第一件事,就是確立國號(朝代名稱)。國號就是一個國家的稱號。《論語·子路》曰:“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利。”名正方可言順,確立了國號也就是名正了,一個新的王朝從此誕生。同時這也是有說法的:《史記·五帝本紀》曰:“自黃帝至舜禹,皆同姓而異其國號,以章明德。”

那么國號由什么決定呢?一般來說大致有五個來由:由部族、部落聯盟的名稱而來,來自創建者原有卦號、爵位;源于創建者原始所或政權統治的區域;源于宗族關系;寓意吉祥。

接下來嘻嘻網給大家詳解中國歷史上十八個朝代具體的國號及其由來

1、夏朝(約前21世紀~約前16世紀)

關于“夏”的名義來源史學界有多種說法,比較為可信的觀點認為“夏”為夏族圖騰的象形字。司馬遷記載“夏”是姒姓夏后氏、有扈氏、有男氏等十二個氏族組成的部落的名號,以“夏后”為首,因此建立夏朝后就以部落名為國號。

唐代史家張守節在《史記正義》中認為夏是大禹受封在陽翟為“夏伯”后而得名。歷史學家范文瀾先生說,禹的兒子啟西遷大夏(山西南部汾澮一帶)后,才稱“夏”。又說,“夏”是從“有夏之居”、“大夏”地名演變為部落名,再成為國號的。

2、商朝(約前17世紀~前11世紀)

《史記·殷本紀》記載:“契封于商”。由此可知,“商”是商族先祖契的早期居地(今河南商丘南),曾幫助禹治水有功而受卦于商,國號取于地名。湯滅夏后,就以“商”作為國名。

晉·皇甫謐在《帝王世紀》中記載“帝盤庚徒都殷,始改商曰殷”,史家便據此將盤庚遷殷前的時期稱作“商”、盤庚遷殷后(今河南安陽西北)的時期稱作“殷”,又以“殷”或“殷商”并稱。

3、周朝(前1046~前255年)

周部落到古公亶父時,遷居于周原(今陜西岐山)。武王滅殷以后,就以“周”為朝代名。周前期建都于鎬(今陜西西安西南),后來平王東遷洛邑(今河南洛陽),因在鎬的東方,就有“西周”和“東周”的稱號。

公元前1046年,武王在牧野之戰中大敗商軍。紂王鹿臺自焚,商朝亡,史稱“武王克殷”。因為周部落到古公亶父時遷居于周原,武王滅殷以后,就以“周”為名,周朝立。歷史上分為西周、東周。

4、秦朝(前221年~前207年)

據《史記》記載,本為古部落,其首領非子為周孝王羊馬有成績,被周孝王賜姓為“嬴”,并賜給了一小塊土地封在秦地(今甘肅天水縣,另說是隴西谷名),秦便成了他們的族稱。后來襄又救周有功被封為諸侯,秦始皇統一六國,始建秦國。秦由一個諸侯國的稱呼,變成了大一統皇朝的稱呼。

5、漢朝(前202~220年)

秦亡以后,項羽自封西楚霸王,封劉邦為漢中王。后來劉邦在楚漢爭霸中打敗了項羽,于公元前202年登基稱帝,仍以“漢”為國號,漢朝由此開始。

漢朝前期都長安,后期都洛陽,故從都城上有“西漢”和“東漢”,從時間上有“前漢”和“后漢”之分。

6、魏朝(220年~266年)

東漢末年,漢獻帝先封曹操為魏公,后封其為魏王爵位。220年曹丕逼迫漢獻帝禪讓而得位,以魏王的封號為國號,建立魏朝,史稱曹魏。

7、蜀漢(221年~263年)

劉備自稱漢朝中山靖王之后,以四川為活動地區,建立“漢”政權,因為在四川,其政權又被成為“蜀”,史稱“蜀漢”。

8、東吳(222年~280年)

孫權活動于長江下游一帶,歷史上曾建吳國,曹魏曾封孫權為“吳王”,孫權稱帝后便以吳為國號,故史稱“孫吳”;又以地位在東南之地,也稱“東吳”。

9、晉朝(265年~420年)

司馬昭逼魏帝卦他為“晉公”,滅蜀后進爵為晉王。后來他的兒子司馬炎繼承他的爵位,逼令魏帝退位,自立為皇帝,國號“晉”。史分西晉東晉

10、隋朝(581年~619年)

楊堅的父親楊忠曾被北周封為“隨國公”,楊堅襲此封爵。楊堅得位以后,依照慣例應將國號定為“隨”,但他認為“隨”字的“辶”有忽走忽停不穩定的意思。于是去掉“辶”,以“隋”這個新字作為國朝名。但是隋朝沒有逃脫短期滅亡的不祥之兆,僅傳二世而亡

11、唐朝(618年~907年)

唐高祖李淵的祖父李虎為西魏八柱國之一,北周建立后,追封李虎為唐國公,李昞世襲了唐國公爵位,后爵位傳至李淵。晉陽起兵后李淵進入長安不久,就宣布遙尊隋煬帝楊廣為太上皇,擁立煬帝孫代王楊侑為帝,改元義寧,是為隋恭帝。恭帝進封李淵為唐王、大丞相、尚書令,后廢楊侑以“唐”為國號。

12、(916~1125年)

遼朝是中國歷史上由北方民族契丹人建立的王朝,國號初為“契丹”,后改名為“大遼”

“契丹”的含義是鑌鐵或刀劍之意。后來改的國名“遼”也是鐵的意思,同時“遼”也是契丹人發祥地遼水的名字,以示不忘本。

13、宋朝(960年~1279年)

趙匡胤為五代后周歸德軍節度使,駐宋州。宋州是春秋時期宋國故地(今河南商丘一帶),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以后,便定正式國號曰“宋”,尊稱為“大宋”。歷史上又分為北宋和南宋,合成兩宋。

14、西夏(1038年~1227年)

西夏是由黨項人建立的一個朝代。拓拔思恭占據夏州(今山西橫山縣),建國時以夏州得名,稱“大夏”。因其在西方,宋人稱“西夏”,這不是歷史稱呼,是當時就有的稱呼,區別于西漢東漢北宋南宋等。

15、(1115年~1234年)

金是由東北女真族建立的王朝。《金史·卷二·本紀第二太祖》記載,1115年完顏阿骨打稱帝時對群臣說:“遼以鑌鐵為號,取其堅也。鑌鐵雖堅,終亦變壞,唯金不變不壞 。”于是以大金為國號。另有一說女真興起于金水,女真語“金”為“按出虎”,故國號名金。

16、元朝(1271年~1368年)

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的朝代,也是第一個由少數民族完成大一統的朝代(但是史學家有些并不認同這是中華王朝,認為此時是中華民族滅國之時,故有“崖山后無中國”一說)。全稱為大元大蒙古國。元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把“大”字加于正式國號之中的大一統王朝,除此前僅統治了華北地區的遼朝和金朝等外,之前各朝的“大”字均為尊稱。元朝的漢文國號“大元”出自《易經·乾卦》“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據《元史》記載:“元”的命名,是元世祖忽必烈定的。但也有認為與蒙古人的風俗與圖騰有關,有的認為與佛教有關。

17、明朝(1368~1644年)

明朝的正式國號為“大明”,是元朝以來中國歷史上第二個把大字加于正式國號之中的大一統皇朝。“大明”國號有多種說法,一說承襲自小明王韓林兒之號,以“大明”為國號以表示自己的正統地位,亦同時應和明教中的“明王出世”預言。明朝國號的由來?真的是跟明教白蓮教有關系嗎?其次,以明喻火,根據五德終始說,表示明朝取代元朝,是以火克金。

另一說“大明”一詞在儒家經典《易經》乾卦和《詩經·大雅》中早就出現了。在易經中,是表示光明周而復始,成就天地四方,在詩經中是歌頌周文王的功業。從明太祖尊崇儒學和中華文化,而且從大明一詞在儒學經典中的意義來看,這種來源更符合情理。

18清朝(1644年~1912年)

清朝是由滿族建立的一個朝代,也是最后一個封建皇朝;滿族是女真族的一支,女真族在北宋時建立金國。明末女真勢力復強,重建金國(史稱后金)。后金為了向外擴展,割斷了同明朝的臣屬關系。皇太極將“女真”改為“滿州”,把國號“金”改為“大清”。是元朝以來中國歷史上第三個,也是最后一個把“大”字加于正式國號之中的大一統皇朝。皇太極改國號為大清的原因,史書沒有明確記載,史學家有不同意見。“清”之國號,也可能是金的諧音,而且滿人尚青,加水字邊以符合五德終始說,用水免去朱明之“火”。一說宋時女真人受制于契丹人,針對“遼”字在契丹語中是“鐵”的意思,因此命名“金”,表示比鐵更堅強有力,可以壓倒“遼”。也有認為是皇太極要避免引起尖銳的矛盾。  


中國各朝代存在多少年?

從有文字記載的夏朝開始,中國歷史上經歷了夏、商、周、秦、漢、晉、隋、唐、宋、元、明、清等主要朝代

夏朝的起止年代沒有可靠的文字記載,根據資料推算,大約是從公元前2100年到公元前1760年,共存在400多年。

商朝的起止年代也沒有搞清楚,大約是公元前1760年到公元前1120年,共存在600多年。

周朝分好幾個階段。開始一段叫西周,從公元前1120年至公元前771年,共約350年。接著是東周,從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49年,共有522年。其中前360年諸侯稱霸,稱為春秋時代,后180年七國爭雄,稱為戰國時代(戰國最后的28年東周已經滅亡)。當然夏商周斷代工程被人諷刺是“系統性編造歷史”,“一群老混蛋最后找到的最大的證據是幾片遠古籬笆遺址”。

秦朝從公元前221年統一中國起,到公元前207年滅亡止,只存在15年。

漢朝的前期稱西漢,從公元前206年至公元8年,共214年。后期稱東漢,自公元25年至220年,共196年(西漢、東漢之間有王莽稱帝,劉玄稱帝,劉盆子稱帝等)。

東漢以后,西晉統一前,中國歷史上出現分裂局面,魏、蜀、吳三國鼎立,稱為三國時代,從公元220年到280年,共61年。

晉朝也分為西晉東晉兩個階段。西晉從265年到316年,共52年。東晉從317年到420年,共104年。

東晉滅亡到隋朝統一這一段時期,歷史上叫南北朝時代,全長170年。

隋朝從539年統一起到618年止,共30年。

唐朝從618年起到907年止,共290年。

唐朝以后,中國歷史上又出現了分裂局面,這個時期叫做五代十國時期,從907年到979年,共73年。

宋朝也分為兩個階段,前一個階段史稱北宋,從960年到1127年,共168年。后一個階段史稱南宋,從1127年到1279年,共153年。合稱兩宋,18帝王,北宋和南宋各9個帝王,分別是趙匡胤和趙廣義及其子孫,可謂趙匡胤天下趙光義坐 趙光義子孫天下匡胤子孫坐

元朝從1279年滅南宋起到1368年止,共90年。

明朝從1368年起,到1644年止,共277年。

       清朝從1644年入關算起,到1911年辛亥革命時被推翻止,全長共268年。



中國歷史朝代順序表、年表(完整珍藏版)

1、夏朝,起訖年代:約公元前2146-1675年,都城:安邑,現今地于山西夏縣,統治民族:華夏族,開國皇帝:禹

2、商朝,起訖年代:約公元前1675-1029年,都城:毫,現今地于河南商丘,統治民族:華夏族,開國皇帝:湯

3、西周,起訖年代:約公元前1029-771年,都城:鎬京,現今地于陜西西安,統治民族:華夏族,開國皇帝:周文王姬昌

4、東周春秋、戰國,起訖年代:約公元前770-221年,都城:洛邑,現今地于河南洛陽,統治民族:華夏族,開國皇帝:周平王姬宜臼

5、秦朝,起訖年代:約公元前221-207年,都城:咸陽,現今地于陜西咸陽,統治民族:華夏族,開國皇帝:始皇帝嬴政

秦朝疆域

6、西漢,起訖年代:約公元前206-公元8年,都城:長安,現今地于陜西西安,統治民族:漢族,開國皇帝:高祖劉邦

7、新朝,起訖年代:公元9-23年,都城:長安,現今地于陜西西安,統治民族:漢族,開國皇帝:王莽

8、東漢,起訖年代:公元25-220年,都城:洛陽,現今地于河南洛陽,統治民族:漢族,開國皇帝:光武帝劉秀

9、曹魏,起訖年代:公元220-265年,都城:洛陽,現今地于河南洛陽,統治民族:漢族,開國皇帝:魏文帝曹丕

10、蜀漢,起訖年代:公元221-263年,都城:成都,現今地于四川成都,統治民族:漢族,開國皇帝:漢昭烈帝劉備

11、孫吳,起訖年代:公元222-280年,都城:建業,現今地于江蘇南京,統治民族:漢族,開國皇帝:吳大帝孫權

魏、蜀、吳三國

12、西晉,起訖年代:公元265-316年,都城:洛陽,現今地于河南洛陽,統治民族:漢族,開國皇帝:晉武帝司馬炎

13、東晉,起訖年代:公元317-420年,都城:建康,現今地于江蘇南京,統治民族:漢族,開國皇帝:晉元帝司馬睿

14、前趙、漢趙,起訖年代:公元304-329年,都城:長安,現今地于陜西西安,統治民族:匈奴族,開國皇帝:高祖光文皇帝劉淵

15、成漢,起訖年代:公元306-347年,都城:成都,現今地于四川成都,統治民族:巴氐族,開國皇帝:太宗武皇帝李雄

16、前涼,起訖年代:公元314-363年,都城:姑臧,現今地于甘肅武威,統治民族:漢族,開國皇帝:高祖明王張寔

17、后趙,起訖年代:公元319-351年,都城:襄國,現今地于河北邢臺,統治民族:羯族,開國皇帝:高祖明皇帝石勒

18、前燕,起訖年代:公元337-370年,都城:龍城,現今地于遼寧朝陽,統治民族:鮮卑族,開國皇帝:太祖文明皇帝慕容皝

19、前秦,起訖年代:公元351-394年,都城:長安,現今地于陜西西安,統治民族:氐族,開國皇帝:世宗明皇帝符建

20、后秦,起訖年代:公元384-417年,都城:長安,現今地于陜西西安,統治民族:羌族,開國皇帝:太祖武昭皇帝姚萇

21、后燕,起訖年代:公元384-407年,都城:中山,現今地于河北定州,統治民族:鮮卑族,開國皇帝:世祖成武皇帝慕容垂

22、西秦,起訖年代:公元385-431年,都城:苑川,現今地于甘肅榆中,統治民族:鮮卑族,開國皇帝:烈祖宣烈王乞伏國仁

23、后涼,起訖年代:公元386-403年,都城:略陽,現今地于甘肅平涼,統治民族:氐族,開國皇帝:太祖懿武皇帝呂光

24、南涼,起訖年代:公元397-414年,都城:西平,現今地于青海南寧,統治民族:鮮卑族,開國皇帝:烈祖武王拓跋烏孤

25、南燕,起訖年代:公元398-410年,都城:廣固,現今地于山東益都,統治民族:鮮卑族,開國皇帝:世宗獻武皇帝慕容德

26、西涼,起訖年代:公元407-421年,都城:酒泉,現今地于甘肅酒泉,統治民族:漢族,開國皇帝:太祖昭武王李暠

27、胡夏,起訖年代:公元407-431年,都城:統萬城,現今地于陜西靖邊,統治民族:匈奴,開國皇帝:世祖烈武皇帝赫連勃勃

28、北燕,起訖年代:公元407-436年,都城:和龍,現今地于遼寧朝陽,統治民族:高句麗,開國皇帝:燕惠懿帝高云

29、北涼,起訖年代:公元397-439年,都城:張掖,現今地于甘肅張掖,統治民族:盧水胡,開國皇帝:太祖武宣王沮渠蒙遜

東晉十六國

30、南朝*宋,起訖年代:公元420-479年,都城:建康,現今地于江蘇南京,統治民族:漢族,開國皇帝:宋武帝劉裕

31、南朝*齊,起訖年代:公元479-502年,都城:建康,現今地于江蘇南京,統治民族:漢族,開國皇帝:齊高帝蕭道成

32、南朝*梁,起訖年代:公元502-557年,都城:建康,現今地于江蘇南京,統治民族:漢族,開國皇帝:梁武帝蕭涎

33、南朝*陳,起訖年代:公元557-589年,都城:建康,現今地于江蘇南京,統治民族:漢族,開國皇帝:陳武帝陳霸先

34、北朝*北魏,起訖年代:公元386-534年,都城:洛陽,現今地于河南洛陽,統治民族:鮮卑族,開國皇帝:魏道武帝拓跋珪

35、北朝*東魏,起訖年代:公元534-550年,都城:鄴,現今地于河北臨漳,統治民族:鮮卑族,開國皇帝:魏孝靜帝元善見

36、北朝*西魏,起訖年代:公元535-556年,都城:長安,現今地于陜西西安,統治民族:鮮卑族,開國皇帝:魏文帝元寶炬

37、北朝*北齊,起訖年代:公元550-577年,都城:鄴,現今地于河北臨漳,統治民族:鮮卑族,開國皇帝:齊文宣帝高洋

38、北朝*北周,起訖年代:公元557-581年,都城:長安,現今地于陜西西安,統治民族:鮮卑族,開國皇帝:周孝閔帝宇文覺

北齊、北周、南陳

39、隋朝,起訖年代:公元581-618年,都城:大興,現今地于陜西西安,統治民族:漢族,開國皇帝:隋文帝楊堅

40、唐朝,起訖年代:公元618-907年,都城:長安,現今地于陜西西安,統治民族:漢族,開國皇帝:唐高祖李淵

41、后梁,起訖年代:公元907-923年,都城:汴,現今地于河南開封,統治民族:漢族,開國皇帝:梁太祖朱晃

42、后唐,起訖年代:公元923-936年,都城:洛陽,現今地于河南洛陽,統治民族:漢族,開國皇帝:唐莊宗李存勖

43、后晉,起訖年代:公元936-947年,都城:汴,現今地于河南開封,統治民族:漢族,開國皇帝:晉高祖石敬瑭

44、后漢,起訖年代:公元947-950年,都城:汴,現今地于河南開封,統治民族:漢族,開國皇帝:漢高祖劉暠

45、后周,起訖年代:公元951-960年,都城:汴,現今地于河南開封,統治民族:漢族,開國皇帝:周太祖郭威

46、前蜀,起訖年代:公元891-925年,都城:成都,現今地于四川成都,統治民族:漢族,開國皇帝:高祖王建

47、后蜀,起訖年代:公元925-965年,都城:成都,現今地于四川成都,統治民族:漢族,開國皇帝:高祖孟知祥

48、楊吳,起訖年代:公元892-937年,都城:揚州,現今地于江蘇揚州,統治民族:漢族,開國皇帝:太祖楊行密

49、南唐,起訖年代:公元937-975年,都城:金陵,現今地于江蘇南京,統治民族:漢族,開國皇帝:烈祖李昇

50、吳越,起訖年代:公元893-978年,都城:杭州,現今地于浙江杭州,統治民族:漢族,開國皇帝:武肅王錢繆

51、閩國,起訖年代:公元893-945年,都城:長樂,現今地于福建福州,統治民族:漢族,開國皇帝:太祖王審知

52、馬楚,起訖年代:公元896-951年,都城:長沙,現今地于湖南長沙,統治民族:漢族,開國皇帝:武穆王馬殷

53、南漢,起訖年代:公元905-971年,都城:興王府,現今地于廣東廣州,統治民族:漢族,開國皇帝:高祖劉龑

54、南平,起訖年代:公元907-963年,都城:荊州,現今地于湖北荊州,統治民族:漢族,開國皇帝:武信王高季興

55、北漢,起訖年代:公元951-979年,都城:太原,現今地于山西太原,統治民族:漢族,開國皇帝:世祖劉崇

五代十國

56、北宋,起訖年代:公元960-1127年,都城:開封,現今地于河南開封,統治民族:漢族,開國皇帝:太祖趙匡胤

57、南宋,起訖年代:公元1127-1279年,都城:臨安,現今地于浙江臨安,統治民族:漢族,開國皇帝:高宗趙構

58、遼國,起訖年代:公元907-1125年,都城:皇都,現今地于遼寧,統治民族:契丹族,開國皇帝:太祖耶律阿寶機

59、大理,起訖年代:公元937-1254年,都城:太和城,現今地于云南大理,統治民族:白族,開國皇帝:太祖段思平

60、西夏,起訖年代:公元1032-1227年,都城:興慶府,現今地于寧夏銀川,統治民族:黨項族,開國皇帝:景帝李元昊

61、金,起訖年代:公元1115-1234年,都城:開封,現今地于河南開封,統治民族:女真族,開國皇帝:金太祖阿骨打

62、元朝,起訖年代:公元1206-1368年,都城:大都,現今地于北京,統治民族:蒙古族,開國皇帝:元世祖忽必烈

63、明朝,起訖年代:公元1368-1644年,都城:北京,現今地于北京,統治民族:漢族,開國皇帝:明太祖朱元璋

64、清朝,起訖年代:公元1616-1911年,都城:北京,現今地于北京,統治民族:滿族,開國皇帝:清太宗皇太極

清朝版圖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中國歷史朝代順序表、年表,附地圖(完整珍藏版)
中國人必須了解的中國朝代年表
中國歷史朝代及皇帝
中華上下5000年,一共出現83個王朝,你知道多少?
人教版七年級上歷史知識點總結改編
首都之外的都城---陪都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华亭县| 北宁市| 临颍县| 宜州市| 新平| 万安县| 周宁县| 科尔| 沧州市| 介休市| 湾仔区| 鹤壁市| 天台县| 垦利县| 永州市| 视频| 崇左市| 翁牛特旗| 锡林郭勒盟| 肇庆市| 榕江县| 澄迈县| 三江| 沙雅县| 兴和县| 新蔡县| 南江县| 威远县| 长丰县| 澎湖县| 安泽县| 长治县| 景宁| 仁寿县| 丽江市| 海原县| 乡城县| 大同市| 扬中市| 广东省| 南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