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案例
56歲的戴師傅被診斷患上胃癌,隨后去醫院做了相關的手術。沒想到,第二年,他80歲的母親查出腸癌。而他57歲的妻子也被確診患了胃癌。一家人的不幸遭遇,讓戴師傅愁眉緊鎖。鄰居們反映,戴師傅家經常吃剩飯剩菜,甚至吃霉變的食物和有點爛了的東西,從來不舍得扔掉食物,即使有的蔬果壞了,也會將壞的部分切掉后接著吃。不少鄰居勸老戴不要這樣,但節儉慣了的他答應歸答應,還是我行我素。一家三口人都被查出癌癥,大家都認為和這個生活習慣有很大的關系。
最新消息
第23屆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活動于2017年4月15日-21日在全國范圍內開展。本次宣傳周主題為“科學抗癌,關愛生命”,副主題為“加強健康教育,遠離不良習慣”。活動響應《中國防治慢性病中長期規劃(2017-2025年)》要求,通過主流媒體和新媒體開展形式多樣的癌癥防治宣傳教育,提升公眾對癌癥核心知識的知曉率,普及科學防癌的理念,引導公眾遠離不良生活習慣,建立健康生活方式,實現對癌癥的有效防控。
現代人的壓力越來越大,隨之而來的是身體各部位頻發故障,隨著癌癥發病率越來越低,給好多圈友們也敲響了警鐘。在生活中我們哪些壞習慣容易導致癌癥呢?又如何才能降低患癌風險呢?小圈兒這就帶您去看看!
易致癌的飲食習慣
(1)愛吃“滾燙”的食物
2016年6月,世界衛生組織(WHO)下屬的國際癌癥研究機構曾發布報告:警告飲用65℃以上的熱飲,可能增加罹患食道癌的風險。動物實驗證明,吃滾燙食物對食道黏膜有一定的灼傷和腐蝕作用,當粘膜細胞出現增生性病變后,就有可能進一步發生癌變。
(2)吃飯喜歡狼吞虎咽
這種習慣對身體健康很不利,吃飯快,不細嚼慢咽,很容易損傷消化道粘膜,產生慢性炎癥,久而久之就會引起消化道損傷甚至是癌變。
(3)經常飲酒過量
研究表明,直接喝烈性酒,或一天喝4兩以上白酒,大口喝啤酒等,都是容易招致癌癥的飲酒方式。同時,空腹飲酒也是一種相當危險的事情,由于胃中沒有實物,酒精經胃粘膜快速吸收,直接導致血液中酒精濃度急劇升高,等人體危害極大。
(4)偶爾才吃蔬菜和水果
研究表明,長期大量攝入紅肉和熟肉制品分別使結腸癌危險增加30%和50%,而蔬菜和水果是維生素的最好供給源,一直被認為具有很好的抗癌作用,尤其是對口腔、食道、胃、結腸、肺等部位的癌癥預防。
(5)吃飯不規律
臨床數據表明,不規律的飲食習慣會導致肥胖與胃癌。很多癌癥患者就診時都有這樣的問題,要么是不吃早飯,要么是中午吃的很晚,或者是深更半夜吃零食。傳統中醫認為,按時吃飯有利于脾胃功能的正常運行,這樣才能保證人體氣血的補充和協調,避免五臟功能的失調,預防癌癥的發生。
(6)經常吃隔夜食品
隔夜食物有兩大危害,首先是微生物繁殖,會導致食物變質;其次是亞硝酸鹽增多,能引起食物中毒,并有致癌風險。比如隔夜熟白菜和酸菜就會產生亞硝酸鹽,在體內會轉化為致癌的亞硝酸胺。
(7)常熬夜
晚上燈光所產生的光線會減少抑制腫瘤的褪黑激素分泌。打亂正常作息也會損傷免疫系統,不利于癌細胞的清除。
揭曉“
楊絮和柳絮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
答案就是:楊絮是楊樹的花,楊樹的果序成熟時,果裂開造成楊絮到處飛揚;而柳絮是柳樹的種子。從外形上看,楊絮的質地更加凝聚,有點像棉花,而柳絮纖維更加纖細、分散,可以隨風飄很遠。
本期問題
有沒有先天的基因遺傳導致的癌癥呢?
歡迎圈友們留言回答哦~
聽完說冬道西,《生活圈》節目馬上開始!今天節目有什么精彩內容?別忘了準時收看,CCTV1早8:33分《生活圈》!
主編|關芳
編輯|趙蔻蔻(實習)
視頻|胡棟棟
維護|王薦釗(實習)
部分內容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