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速覽
在生酮飲食中執行斷食,需要了解:
1. 斷食不是餓肚子
2. 間歇性斷食原理
3. 間歇性斷食和節食的區別
Hello大家好,又和酮學們見面啦!
想要減脂的朋友,大多都聽說過甚至試過“斷食”(禁食)這個東西。
斷食方法有很多種,比如水果斷食法,沙拉斷食法,5/2斷食法,8/16斷食法,“過午不食”,甚至是完全不吃的“排毒”、辟谷……
今天給大家講解的是“間歇性斷食”,上期提到過的“8/16斷食法”,就是屬于間歇性斷食法哦~
因為涉及的內容實在是很多,所以本文為專題的上篇。(完整內容請關注我們后續更新哦~)
無論是在之前的文章里,還是在日常交流中,我都多次提到“不要餓肚子”,“謹慎斷食”,是因為斷食不是一個“不吃就完事”的簡單操作。
大部分人盲目執行斷食的后果其實都是挨餓,是“節食”,但這并不是我們想要的結果。
吃的少,隔幾天不吃飯,吃單一食品等等,自然會讓你變瘦。
但是我們減脂同時都想要有的效果:容易執行、降低食欲、不反彈、有口福等,卻是餓肚子很難帶來的。
1. 降低基礎代謝。
基礎代謝是指人體維持生命的所有器官所需要的最低能量需要。
也就是說你一天躺床上不動,器官也要消耗掉的能量。
這塊能量的消耗是每天身體能源消耗的主要部分,算是用來“保命”的,要比你一天做的額外的運動,包括走路跑步動腦思考等等還要多!
人體作為一個“智能系統”,長期能量攝入不足,就會降低自己的基礎代謝速率,也就是將身體的耗能調節成“經濟模式”。
這個挺好理解,就像是當你的收入(攝入能量)在不停減少,自然而然就會省著花錢(消耗能量)了~畢竟要生存嘛。
基礎代謝降低的后果就是,你身體每天的固定消耗變少了,并且會主動儲存更多的能量(花的少還要存錢)!
雖然能量的攝入不是和食物的熱量等比例掛鉤的,但當你吃下去和過去一樣多的食物,身體所消耗的卻變少了,儲存的還容易多,如何真正瘦?
更可怕的是,基礎代謝是一個易降難升的玩意~
2. 肌肉分解
因為攝入的少,身體會分解肌肉來供能。
因為肌肉本身是身體消耗能量的主力之一,肌肉量的降低會進一步讓基礎代謝下降。
同時,肌肉少了,對身體的運動能力有很大影響,對形體的改善卻是副作用的!
雖然脂肪也會跟著降低一些,但是因為肌肉的分解,你的肉還是松松的,看起來也沒那么健康~
別忘了,掉肌肉也比長肌肉要容易多了~
3. 身體/精神狀態差
毫無疑問,一直節食一直餓,人處于一個不舒適的狀態下,加上缺乏很多微量元素的攝入,身體狀態和精神狀態是好不了的。
易疲勞、頭暈、焦躁、記憶力下降、經期不調、皮膚松弛等情況都會隨之而來。
4. 易暴食
為什么普遍的節食案例都存在著反彈的結果?因為容易暴食!
我覺得心里上大家不用過于自責。
“餓肚子”是一個反身體規律的做法,自然會引起身體的“反抗”,對情緒的影響也會很大。
過于壓抑食欲,也在壓抑自己的情緒,那么達到一個點就會容易“爆發”,暴食也就順勢而來了。
仔細想想,你平時是餓著的時候容易吃多了,還是飽的時候容易吃多呢?
所以,餓肚子的節食是非常不鼓勵進行的!
那么什么才是斷食呢?
間歇性斷食,是指在固定時間內吃足夠的食物,在其他時間不進食含熱量的食物(除了白水、黑咖啡這些)。
出于效果、執行難度和健康的角度考慮,推薦大家使用的是在一天內的間歇性斷食。
比如:8小時內吃完一天所有食物,在其余的16個小時內不進食。也就是我們所說的8/16進食法。
當我們吃東西時,攝入的食物能量無論多少,是不會立即就被使用掉的。
這些能量中或多或少都要一部分會被儲存起來慢慢消耗,或者作為備用。
胰島素是參與食物能量儲存的關鍵激素。
我們進食之后,食物由腸道消化吸收入血液,提升了我們的血糖。
當血糖濃度升高時,胰島素分泌增加,可以幫助血液中的葡萄糖、果糖、乳糖加速進入肝臟、肌肉等組織。
在胰島素的幫助下,有一半以上的糖分會被轉化為糖原儲存起來,也就是肝糖原。
肝糖原是一個就像是U盤,可以快速的作為備用能量使用。
但是和U盤一樣,它的容量并不大,雖然可以即插即用,但是要存的東西多的時候就不給力了。
這時候,肝臟就會把糖類轉化成脂肪(移動硬盤),運送到身體的其他部位儲藏起來,這個過程叫做脂質新生(De-Novo Lipogenesis)。
反過來,當我們沒有進食,處于空腹或者斷食的時候,胰島素的水平下降,身體會主動去消耗肝臟中儲存的肝糖原,以及身體各部位儲存的脂肪,來獲取所需要的能量。
如上所述,糖原像是“U盤”,它被快速分解成葡萄糖分子,為其他細胞和器官提供能量。
在使用完肝糖原之后,那我們就要去燃燒脂肪來為身體供能了!
總之,我們身體會處在兩種階段:攝入能量時,胰島素分泌增加,合成糖原和脂肪;以及無能量時,胰島素水平下降,使用儲存的糖原和脂肪。
正因為我們想要更多的去消耗儲存的糖原和脂肪,所以需要讓身體更長久的處在一個“無能量攝入”的階段,用人話說就是沒在吃東西,也就是“延長空腹時間”。
不吃東西,那不就是在節食餓肚子嗎?
非也非也!間歇性斷食和節食有幾個很大的區別!
1. 能量攝入量不同
節食的本質是什么?——降低進食熱量的攝入。
間歇性斷食呢?我只說了延長空腹時間,沒說在不需要空腹的時候也要膽戰心驚的吃呀!
實際上,間歇性斷食在可進食的時間內,是要大家吃足每日所需熱量的,這樣可以保障自己的身體擁有足夠的能源來滿足一天的正常運行,避免節食帶來的危害。
簡單說,就是食物的總量不變,只是更快的把他們吃完。
不需刻意減少食品的量!!!
2. 滿足感不同
正因為是把一天的總量縮短了時間吃,間歇性斷食一大優點,就是讓你頓頓都吃飽吃滿足!
不要小看這個滿足感,它在我們減脂的過程中真的是太重要了!
頓頓餓和頓頓飽,哪一個的情緒更好?哪一個的精神壓力更小?只有可持續的減脂方法才是應該被執行的!
你害怕8小時內吃完了東西,剩下的16個小時依然餓的不行嗎?
首先,你只要吃對了食物——更少的消化吸收升血糖快的碳水化合物類,更多的吸收慢升糖慢飽腹感強的脂肪類,并沒有那么容易餓;
其次,只要你吃夠了能量,剩下來的這種餓對你身體的影響不大,是你在解決自己膨脹的食欲時候必須要去直面的。
為什么?因為80%的時候你都不是餓,而是饞!!!
3. 暴食的風險不同
正是因為更好的滿足感,間歇性斷食能解決我們暴食的問題的根源。
請問大家,短期來看:一天中你每頓都吃的很飽,那么你在每餐的間隙中想吃零食的欲望,是比頓頓都沒吃飽要高呢,還是低呢?
長期來看:每天你都吃的飽,那么你在這段時間里想瘋狂大吃一頓的欲望,是比天天都餓肚子高呢,還是低呢?
實際上,只有在該吃的時候吃飽,給自己的身體和心里足夠滿足的信號,才能真正的減少貪吃的欲望和暴食的風險!
少吃多餐?只會讓你一直餓,一直饞,一直停不下來嘴~
這邊吃一點,那邊吃一點,關鍵也不敢吃到飽,然后就繼續餓,繼續惡性循環……
4. 效果不同
間歇性斷食雖然看起來吃的不少,但是它讓身體的更多的時間都處在一個使用儲存能量(先糖原后脂肪)而不是使用剛剛吃下去食物的能量,所以它能夠更好的去消耗我們身上頑固的脂肪。
節食雖然也是在空腹,但因為長期熱量不足,造成身體代謝速率的下降,所以對脂肪的消耗效率上并不比斷食的時候高。
畢竟身體也是“吃飽了才有勁減肥”!
聰明的你可能還會想,如果我有辦法少儲存點肝糖原,不就能更快的消耗身體里儲存的脂肪了嗎?
說的沒錯!那么如何減少糖分的攝入,從而減少血糖的升高,從而降低胰島素水平,從而減少多余葡萄糖進入肝臟呢?
給你個眼神自己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