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有人說2歲的孩子,狗都嫌!總覺得2歲左右的孩子特任性,一點不如意就哭鬧。事實上,這個階段的孩子也可以感知他人的感受,這正是培養情商的好時機。家長應該盡一切可能教他們學會理解他人感受,這是所有人際關系的基礎,也是高情商的基礎。幸運的是,情商不需要特殊課程,只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這3件事就行。
第一、教孩子認識自己和別人的情緒
小孩子表達能力有限,即便是最細心的幼兒,也可能無法識別和表達復雜的情感,也不知道如何應對比較恰當。
這個時候,就需要父母正確的示范。比如大寶正在玩鬧,這個時候小寶摔倒了,于是哭了起來。這個時候,你應該告訴大寶,弟弟不小心摔倒了,他現在很傷心,所以他哭了,你可以去抱抱弟弟,安慰安慰他。
這樣行為因果關系、以及行為背后情緒的的語句,有助于孩子理解他人情感。下一次,也許他就主動理解了。
其次,小孩子喜歡以自我為中心,你可以把他的不同表情照片拿出來,告訴他你看上激動、開心、悲傷、快樂等情緒。
另外,2歲左右的孩子,喜歡回顧自己做過的事情,你可以通過這些事情,告訴他自己的行為如何影響到其他人了。
這一切,都是為了讓孩子更好的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緒。
第二、在孩子面前表現你的同情心
觀察家長與他人的互動是孩子培養交往能力的最有力的方式之一。
利用機會來表現你的同情心,問問你的老公這一天過得怎么樣,為一個老人扶著門,或者幫助一個摔倒在操場上的孩子。
當你和他人友好互動的時候,其實就是向孩子展示如何去做。很有可能,你的孩子已經在學習你的榜樣了。
當你的孩子看到你在安慰別人時,她會注意你的語調和肢體語言。下次再發生的時候,她也會以同樣的方式幫助別人。
第三、教孩子觀察身邊人的需求
如果你仔細想想,在你的孩子生活中,他的愿望和你的愿望并不總是同步的。
當他還是個嬰兒的時候,如果他想吃東西,你就想喂他。現在,如果他想要吃,但是是想吃一大碗冰淇淋,你可能不讓他吃。他在想,我不懂,這是怎么回事?
當孩子2歲后,他可以會意識到自己和別人感受可能不同,這個時候,家長應該鼓勵他多和其他人交往。這將教會他,人們的想法和感覺是不同的,從基本的東西開始,比如我媽媽喜歡花椰菜,但爸爸不喜歡。
當你的孩子長大了,你可以給他介紹更多的方法來認識和滿足別人的需求。喂一下流浪貓,幫助媽媽做點家務,給爸爸拿拖鞋,每天給他機會去思考,其他的人需求和感受,以及自己可以做什么。
經常有人說,智商覺得是否成功,而情商決定能成功多久。一個人的情商不是無緣無故來的,它來自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從小的細節教化。小時候就能理解自己和他人,長大后,在工作生活中,會更加順利,阻力會減小,當然成功得更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