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超聲醫師之家綜合整理
編輯:女超人
胎盤由胎兒部分的羊膜+葉狀絨毛膜和母體部分的底蛻膜組成。胎盤異常的類型有好幾種,今天給大家分享一下關于膜狀胎盤!
膜狀胎盤(Placenta membranacea):又稱彌漫胎盤(Placenta diffusa),是指功能性的絨毛覆蓋全部的胎膜,胎盤發育如薄膜狀結構,占據整個絨毛膜的周邊。
發病原因:
目前尚未研究清楚,認為膜狀胎盤可能與早期子宮內膜炎、子宮內膜萎縮或發育不全,底蛻膜血液供應差而包蛻膜血液供應豐富使絨毛膜持續在平滑絨毛膜階段、受精卵種植過深、滋養層細胞發育障礙導致。
臨床表現:
1、膜狀胎盤的主要臨床表現為孕期陰道出血,因常伴胎盤前置或植入而出現陰道出血。
2、胎兒和母體的營養交換是在胎盤的絨毛間隙進行的。膜狀胎盤母體與胎盤的血液循環基本正常,但是胎盤一胎兒循環由于胎盤內絨毛組織缺如,胎兒循環血量減少,胎兒與胎盤交換功能障礙,胎兒營養缺乏、缺氧以致胎兒宮內發育遲緩,胎兒生長受限,羊水過少等。
3、常導致流產、早產或死產。
4、孕婦易發生產后出血、胎盤粘連。
膜狀胎盤產前診斷主要依靠超聲檢查,其具有典型的產前超聲聲像圖。
左圖為膜狀胎盤(血袋),右圖為正常胎盤
左圖來源:Catherine L. Davis,Claire Fogarty,Suzanne Hyne,Sean K.M. Seeho,Placenta membranacea associated with a normal prenancy and term vaginal delivery[J],Pathologu Journal,Published:December 28, 2019 右圖來源:百度圖庫
分型:
根據膜狀胎盤范圍的多少,還可將其分為完全性膜狀胎盤和部分性膜狀胎盤,完全性膜狀胎盤面積大,覆蓋面廣,占據宮腔2/3以上,實質成分極少;而部分性膜狀胎盤中可見部分正常胎盤實質。
輔助檢查:
超聲檢查胎兒各徑線往往小于同孕周正常值、羊水少、嚴重者可出現胎兒宮內死亡等。膜狀胎盤的二維聲像圖往往表現為:宮內見大的胎盤輪廓,往往占宮腔2/3以上,內見大片漩渦狀流動的稍強回聲點,實質性回聲薄而少。此類病例若不仔細觀察,極易漏診誤診。應提高對本病的認識,檢查時盡量放大圖像,對胎盤內部回聲進行動態觀察。
膜狀胎盤的超聲表現:
胎盤整體增大、增厚,無胎盤實質或僅可見少量胎盤實質回聲,其余部分呈無回聲區(血液),透聲差,適當振動探頭,可見無回聲區緩緩流動。另外,由于這些血液在平靜狀態下流動非常緩慢,也可表現為均勻一致的高回聲區,但輕微振動探頭,可見這些高回聲區向周圍彌散或呈“旋渦狀”改變。
膜狀胎盤:胎盤明顯智能化,胎盤內充滿液體成分,
振動探頭可見其緩緩流動
膜狀胎盤
膜狀胎盤,速度x0.27倍
超聲診斷:
子宮壁表面均有胎盤覆蓋,覆蓋面達宮腔壁2/3以上。胎盤厚度正常或較厚!!!但其內部胎盤實質回聲較少,可見大片狀液性無回聲!
且胎盤實質回聲較少,實質部分厚約1.2cm,但整體胎盤較厚!
膜狀胎盤主要與以下胎盤病變相鑒別:
1、胎盤早剝,胎盤早剝的患者有腹痛、腹壁緊張、陰道流血等癥狀,超聲表現為胎盤局部增厚,胎盤后緣與肌壁間可見不規則無回聲區或不均質回聲團塊。
2、胎盤海綿狀血管瘤:表現為胎盤內邊界清楚的低回聲團塊,團塊周邊有正常的胎盤實質。
3、血竇:表現為位于胎盤內大小不等的無回聲區,范圍較小,輕微振動探頭,血竇回聲無明顯變化,血竇周圍可見正常胎盤實質。
膜狀胎盤的超聲診斷并不困難,但由于此病較為罕見,很多醫生缺乏對該病的認識,從而導致漏診或誤診,因此希望這篇文章能夠增加各位對膜狀胎盤的認識,以后遇到了能夠準確作出判斷。
妊娠結局:患者在患有此種疾病后,表現出較高的早產率以及流產率。此外,因為表現出母-胎營養物質交換功能障礙的現象,所以存在較高概率表現出生長受限、胎兒缺氧、流產、羊水少以及早產的現象。
參考來源:超聲技術與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