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蟄過后,春天的氣息越來越濃厚。很多人逐漸變成起床困難、上班遲到、精神渙散、有氣無力的“春困患者”!對此,還要辯解一番:春困秋乏夏打盹,這是自然規律,不怪我……
春天為什么易犯困?
冬季,人體為了應對低溫,在中樞神經系統的調節下,皮膚血管、汗腺會收縮,以減少熱量散發。進入春季,隨著氣溫的升高,皮膚血管舒展,體表血液供應量會增加,供給大腦的血液及氧氣就會相應減少,大腦皮層興奮性受到一定的影響;而且,春天日長夜短,人們的睡眠相對減少,“春困”現象也就出現了。
如何緩解春困?
運動刺激→困的時候伸展四肢,如下蹲10次驅趕睡意,能加速體內血液循環,提高大腦的供氧量,困倦就會緩解。
視覺刺激→到室外舉目眺望,或在室內添置一些色彩艷麗并富有生機的飾物、花草,讓人感覺更有活力。
味覺刺激→吃點苦酸麻辣的食品,亦可泡杯濃茶或咖啡,以解困意。
嗅覺刺激→困倦時,可聞聞風油精、清涼油、花露水的味道驅除困意。
聽覺刺激→常聽些曲調優美明快、振奮人心的音樂,或者欣賞相聲、小品,興奮精神。
睡不夠,春困不找上門才怪!
晚上不熬夜,早上不賴床,中午瞇一會(不超半小時),睡不夠不困才怪~另外,中午吃太飽會加重下午的困意,如果本來就是“春天特困戶”,午飯就要自覺點啦!
除了正常的春困,有些疾病也會引發困倦,大家要注意甄別。
偽裝成春困的疾病
1
糖尿病
糖尿病作為一種代謝疾病,胰島素缺乏,糖不能被很好利用,身體能源相對減少,容易引發人身體的疲勞,表現為渾身無力、懶倦等癥狀,在白天尤其明顯,常常在午睡的時候醒不過來,醒來時也是哈欠不斷。如果總是犯困,還伴有飲食增多,體重卻下降;皮膚擦傷不易愈合的情況,就要警惕是不是有糖尿病的可能。
2
甲 減
甲減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甲狀腺激素合成及分泌減少。而身體的器官、神經系統等都受到甲狀腺所釋放的荷爾蒙的影響。如果經常懶洋洋,沒有精神;注意力難以集中、記憶力下降;情緒低落、抑郁;還總便秘,就要小心甲減。
3
肝 病
肝病患者往往血中膽堿脂酶降低,導致肌肉、神經功能紊亂,進而造成經常犯困的感覺。此外,還會出現皮膚發黃、皮膚粗糙、食欲不振、厭油膩、惡心等癥狀。
4
中 風
據臨床資料統計,70%以上中風者在發病前5~10天會頻繁打呵欠,尤其是老人。隨著年齡的增長,血管會逐漸硬化,管腔變窄,血流量減少,大腦容易缺血缺氧,出現困倦。另外還可能出現血壓驟高;早起頭暈、頭痛;不自覺流口水;說話不清楚等癥狀。
5
鼻 炎
鼻炎會導致呼吸受阻,引發大腦供氧不暢,導致犯困。如不及時治療,鼻炎還會引發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使得患者睡眠時氧氣不足。
6
睡眠性呼吸障礙
當上呼吸道阻塞,睡眠時會出現呼吸暫停,引起機體缺氧,身體器官得不到很好的修復,睡眠質量也受影響,就會導致白天出現困倦乏力、晚上鼾聲如雷的現象。這是一種有潛在致死性的慢性病,需引起高度重視。除了白天嗜睡,若夜間還存在憋氣,甚至憋醒,繼而猛吸氣的癥狀就要及時就診。
· end ·
內容來源:網絡綜合